【農機網 地方農機】 2023年,省農業農村系統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現將2023年度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一)強化農藥減量增效。緊緊圍繞減藥增效關鍵技術措施,狠抓病蟲監測預警,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強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截至2023年底,新建189個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新增1194臺智能化病蟲監測設備,不斷提高監測預警及時性、準確性。開展新型高效低風險農藥篩選試驗340余項,篩選出重大病蟲草害防控技術52項,建設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500多個,示范面積117余萬畝,輻射帶動1825余萬畝。
(二)不斷鞏固化肥減量增效成果。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施肥技術指導,助力農業結構調整。不斷鞏固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基礎,提升科學施肥技術服務能力,2023年全省三大糧食肥料利用率較2022年提高0.8個百分點,化肥使用量連續7年降低。
(三)農藥包裝物回收取得階段性成效。先后推廣信陽市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納入《信陽市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條例》的舉措,以及西峽縣將農藥包裝廢棄物撿拾成效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分制考評體系的經驗。全省共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約3.3萬個,初步達到了遏制增量、消化存量的階段性目標。
(四)農膜回收利用實現常態化。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打擊生產、銷售低于0.01mm“非標地膜”專項行動,合力推進農膜源頭執法監管。爭取中央財政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資金1.02億元,在全省20個縣示范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
二、牽頭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千萬工程”現場會精神,堅持專班推進,實行季排名、現場觀摩、年終考評等制度,采取常態化暗訪檢查、第三方評估、考核評比等方式,推動各項任務落地。全省91%的縣(市)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初步建立。建設“美麗小鎮”500多個、“四美鄉村”1萬多個、“五美庭院”183萬多個。
三、促進秸稈禁燒工作穩定向好
積極應對2023年“爛場雨”、“華西陰雨”不利天氣影響,分地區分階段督促秸稈離田。開展省、市、縣、鄉四級“藍天衛士”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巡查,做到發現火情快,傳遞火情快,處置火情快,最大限度減少焚燒秸稈現象發生。2023年“藍天衛士”和暗訪調研發現火情數261個,全省隨意露天焚燒秸稈現象得到遏制。
四、強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一)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爭取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資金2.68億元,在32個項目縣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圍繞秸稈沃土、秸稈養畜等進行創新實踐,形成一批秸稈綜合利用典型樣板。
(二)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利用設施建設。會同生態環境廳已完成省級和60個畜牧大縣畜禽養殖污染規劃編制。爭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和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資金2.54億元,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和大型規模養殖場氨氣治理。在原陽縣開展以“地力加油站”為著力點的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產業園試點探索,提出五年試點目標。全省283家大型生豬養殖場實現氨氣治理,涉及生豬出欄2000余萬頭。
五、抓好漁業執法工作,持續推進水生物種保護
抓實“中國漁政亮劍”專項執法行動,開展黃淮海等重點河流禁漁等專項執法行動,水上巡查里程2.24萬海里,陸上巡查12.36萬公里,全省公開拆解銷毀“三無”漁船活動196場次,查獲涉魚“三無”船398艘,電毒炸魚工具54臺,整治違規網具4983張。全省查辦違法違規案件311件,省級直接督辦漁政案件100余件,移送司法機關28起處理78人,行政處罰80余萬元。
六、做好農用生物物種保護和外來入侵物種防范
以中原農谷為核心的種業創新平臺建設初顯成效,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成運營,引進6個由院士和中原學者牽頭的育種創新團隊;新建成神農種業實驗室,已實施首批“一流課題”5項,建成全國一流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保種量達50萬份。開展丹江口水庫(河南)魚類監測,已調查到土著魚類種類數45種,為2025年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做準備。牽頭組織外來物種普查工作,在信陽組織全國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技術交流暨加拿大一枝黃花現場滅除活動,多花黑麥草等專項排查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七、其他具體事項落實情況
一是強化動物疫情控制,確保無大疫發生。狠抓各項綜合防控措施落實,開展年度河南省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專項檢查,2023年共免疫畜禽7.23億頭(只、羽),全年無害化處理病死豬451.8萬頭。截至目前,全省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其他動物疫病形勢也繼續保持平穩態勢。二是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推廣漏斗型循環用水養殖、裝配式工廠化養殖等新工藝,不斷改進飼料科學投喂、養殖密度控制等技術。2023年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3萬畝。三是持續推進農機裝備報廢更新制度化、法制化建設。全省實現了申請程序、回收企業信息、咨詢投訴方式、享受補貼人員等信息全公開,2023年共報廢老舊農機3052臺,受益農戶2730戶。
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分散性、隨機性、廣泛性。下一步,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農業強省建設為引領,堅持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不斷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積極探索種養結合利益聯結機制,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