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先進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取得了新進展。負責人表示,“十四五”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部門,聚焦農業生產急需,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推進國產農機裝備產業和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
 
  研發創新上,啟動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以大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農機裝備為重點,實施丘陵農機、農業
機器人、智能農機等研發專項,支持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一批智能化程度高、先進適用、性能可靠的機具相繼研制突破,并實現產業化應用。這里面有“兩個18”很有典型性、代表性。比如,
全國電驅式、氣力式等高性能播種機保有量接近18萬臺,播種質量得到了提高,推動出苗率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每秒18公斤大喂入量機型首次應用于麥收作業,在大幅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實現了低損收獲。再比如,
丘陵山地拖拉機、山地玉米播種機等急需的機具實現量產應用,丘陵山區部分領域“無機可用”的問題得到緩解。 
  推廣應用上,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政策導向作用,堅持以用促研發、以用促制造、以用促轉化,布局建設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分區域、分作物打造了400個農機創新產品熟化應用試驗場。加力推進補貼機具“優機優補”、“有進有出”,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農機結構持續優化,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目前,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超過了75%,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97%、91%和88%,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農業農村部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研產推用一體推進,持續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農機研發創制和推廣應用,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裝備支撐。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國新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