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政策與標準】 智慧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而形成的農業形態,發展智慧農業對于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
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智慧農業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標準體系、檢測制度基本建立,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國產化技術裝備廣泛應用;重點地區、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的推廣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有效提升,行業管理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35%左右。
《意見》提出了四大方面16條具體措施。其中,針對主要作物種植精準化,《意見》提出,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與數字化有機融合,集成應用“四情”監測、精準水肥藥施用、智能農機裝備、無人駕駛航空器和智能決策系統等技術,提升耕種管收精準作業水平,構建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數字化種植技術體系。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裝備,推進農機具數字化升級,研發推廣高精準作業水平的智能農機裝備,建設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鼓勵農墾發展“互聯網+農機作業”。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積極推進衛星遙感和航空遙感資源共享,提高農業遙感監測的精度和頻次。

圖片來源:千圖網
在設施種植數字化方面,結合設施農業發展布局,以設施種植傳統優勢產區為重點,推動集中連片老舊低效設施數字化改造,推進環境控制、水肥一體化等物聯網設備應用;以大中城市郊區及其周邊區域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連棟溫室、植物工廠等現代化生產設施,加快推廣國產化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統,集成應用作物生長監測、環境精準調控、水肥綜合管理、作業
機器人等技術裝備。以蔬菜和水稻生產大縣(農場)為重點,推進育苗催芽播種等智能裝備應用,推動集約化種苗工廠數字化建設。
《意見》要求,加快技術裝備研發攻關。根據輕重緩急建立重大問題清單
,加快農業傳感器與專用芯片、農業核心算法、農業機器人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融合應用。強化國家智慧農業創新中心和農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優化建設布局,加強協同聯動和信息共享,提升整體效能,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研發制造相銜接的智慧農業創新體系。鼓勵各地根據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智慧農業技術攻關與推廣應用;加強智慧農業共性技術創新團隊建設,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增設智慧農業崗位,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技術協同攻關。培育智慧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引導科研機構與制造企業聯合研發,促進在應用中持續優化。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