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力爭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達到3.5%左右,到2026年營業收入突破10萬億元
 
  《工作方案》列舉了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提升優質裝備供給能力、激發行業增長活力三大方面、14條舉措。其中涉及農機裝備的內容如下:
 
  深挖存量市場潛力方面,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等政策作用,推動補貼機具“優機優補”“有進有出”,促進先進適用農機裝備應用推廣;
 
  培育壯大新需求方面,鼓勵開展無人農業作業試驗,培育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等智慧農業場景,推廣應用智能化動力及耕種管收作業裝備、設施園藝裝備等智能農機裝備;
 
  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系統方面,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發展一批
智能農機、智能醫療裝備、服務和特種
機器人、智能物流裝備、
食品機械、安全應急裝備、冰雪裝備、養老適老裝備等智能民生裝備。面向全球科技創新趨勢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突破發展智能機器人等高端裝備;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支持重點省份加強協同作、優勢互補,加快大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和丘陵山區適用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建設。引導產業集群特色化發展,加快推動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邁進;加強工業母機、農機裝備、儀器儀表、醫療裝備、基礎零部件和基礎制造工藝等領域產業集群建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業內認為,《工作方案》通過“供需雙側協同發力”,既通過補貼優化引導市場需求向高端化傾斜,又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升級增強供給能力,預計將推動農機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方向加速轉型,為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強支撐。(本段內容由AI生成)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工信部、AI智能體。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