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保護東北黑土地關鍵點:強化高性能農機具支撐保障作用

2022-07-12 10:45:31 來源:農機網整理發布 閱讀量:38048 評論

  【農機網 編輯視角】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黑土地保護。2020年初,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部署在東北四省(區)適宜區域全面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實施兩年多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行動計劃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實施保護性耕作4600萬畝,2021年實施保護性耕作7200萬畝,均超額完成當年任務。

  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趙剡水代表提出的關于科學實施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的建議收悉,農業農村部近日給出答復。其中,關于加快保護性耕作機具研制推廣應用方面,具體答復如下:
 
  高性能機具是高質量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關鍵。《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實施兩年多來,農業農村部持續加大機具研發與示范推廣支持力度,強化機具支撐保障作用。
 
  一是及時掌握機具情況。要求四省(區)加大對本地區保護性耕作機具尤其是免耕播種機數量、狀態和作業能力情況的調度,摸清底數和缺口,統籌做好機具協調調配,切實提高機具使用率。
 
  二是開展機具研發攻關。會同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籌用好相關研發資源,支持開展氣力式排種器、播種質量監測系統、耕種入土部件等免耕播種機關鍵部件研發,進一步優化免耕播種機性能。支持四省(區)申報建設保護性耕作(東北)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進一步提升研發攻關能力。
 
  三是加大適用機具示范推廣。組織四省(區)通過機具展示、作業演示等形式,推廣適用高效保護性耕作作業機具,尤其是加大“窄淺型”少耕(條耕)機、加裝秸稈處理裝置免耕播種機的示范推廣力度,提升保護性耕作作業質量。依托高標準應用基地,組織專家優化技術模式,進一步遴選推出一批適用于不同區域的保護性耕作機具配套方案。
 
  四是強化高性能機具供給。積極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引導作用,對免耕播種機優化分檔,將高性能免耕播種機補貼測算比例由30%提高到35%,并優先滿足保護性耕作機具購置補貼資金需求。將深松整地作業補助任務資金向保護性耕作實施區域傾斜,鼓勵適宜區域開展條帶耕作,進一步引導農民群眾購置使用深松機、條耕機等保護性耕作配套機具。
 
  保護性耕作的技術核心是“多覆蓋、少動土”,一方面要求秸稈盡量留田處理,增加秸稈覆蓋量;另一方面要求秸稈覆蓋應兼顧多方需求,確保保護性耕作與畜牧業發展等要求相銜接。近年以來,從各地推廣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的實踐看,農民越來越普遍認為,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是節本增效、產量穩定、秸稈處理最省事、好應用的高招。
 
  保護性耕作已是主流的耕作制度和技術體系。今年已實施保護性耕作8100萬畝,超出8000萬畝年度任務。四省(區)整體推進縣達56個,縣鄉級高標準基地達712個,長期監測點達382個,以點帶面、梯次鋪開的態勢已經形成。從四省(區)實施效果看,保護性耕作實施地塊總體苗情長勢良好,抗旱保苗、抗臺風防倒伏效果明顯,有效降低了土壤風蝕水蝕,改善了地力,減少了機械進地次數,呈現出糧食穩產增產、農民增收節支的良好態勢,保護性耕作帶來的農業經濟、生態綜合效應正逐步顯現。
 
  目前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的一個短板,就是配套農機具有效供給不足,除了免耕播種機上形成比較配套的農機具外,其他作業環節和技術模式上,都缺乏拿得出手的配套農機具。有關專家認為,農機行業必須圍繞免耕、少耕、條耕、壟作、秸稈覆蓋、種植覆蓋物技術模式,加快研發制造出相配套的先進、實用的技術所需機具裝備,為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提供支撐。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東北網。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