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大連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施方案(2020-2025年)

2020-06-22 11:05:11 來源:大連市農業農村局 閱讀量:17827 評論

  【農機網 通知公告】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黑土地實行戰略性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遼寧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精神,有效減輕我市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墑抗旱能力,推動全市保護性耕作行動扎實有效開展,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通過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科技支撐與主體培育并重、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并舉、穩產豐產與節本增效兼顧,逐步在大連適宜區域全面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促進我市黑土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行動目標。采取政策推動、市場引導、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舉措,以玉米主產區為重點,在莊河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區、金普新區、旅順口區等旱作適宜耕作區域全面實施。重點支持玉米生產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兼顧大豆、雜糧、小麥等作物生產,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50萬畝,占適宜區域面積60%。建設縣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5個以上,建設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20個以上。經過持續努力,逐步建立起保護性耕作應用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促進保護性耕作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和工作基礎,保護性耕作成為我市適宜區域的主流耕作技術,耕地質量、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升。
 
  (三)技術模式。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播種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實施地塊前茬作物秋收后將秸稈覆蓋還田和留茬,不進行旋耕犁耕等整地作業,春耕時采用免耕播種機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鎮壓等復式作業。秸稈量大的田塊,可以采用秸稈集行、條帶耕作等少耕方式處理。在有利于促進高標準高質量發展和保障糧食穩產豐產的前提下,各地可結合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具體技術模式和技術路線,要盡量增加秸桿還田覆蓋地表比例,減少耕作次數、減少土壤擾動、降低耕作強度。根據土壤等情況,可進行必要的深松作業,丘陵山區可進行必要的中耕作業。
 
  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的地塊原則上應做到秸稈全量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地表土壤擾動面不超過30%。
 
  二、行動安排
 
  (一)穩步擴大實施面積。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確定年度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區域和面積。加強示范推廣,加快提升應用能力,完善應用條件,對應用基礎較好、積極性較高、條件成熟的地區,分批開展整村、整鄉、整縣推進,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技術到位、運行規范可持續的長效機制,逐步擴大實施面積,整體推進縣保護性耕作面積占比原則上超過縣域內適宜區域的50%以上。
 
  (二)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以科研和推廣單位為支撐,以秸稈全量還田覆蓋免(少)耕播種為主要技術模式,在縣鄉兩級分批建設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每個縣級、鄉級基地地塊要相對集中連片,面積規模分別在1000畝、200畝以上)。通過持續建設,高標準應用基地基本覆蓋所有適宜縣和適宜鄉鎮,發揮其技術、示范帶動的功能,成為高標準保護性耕作長期應用樣板和新裝備新技術集成優化展示平臺,推動區域保護性耕作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技術支撐。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成立由農機、栽培、土肥、植保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大連市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攻關研究、模式探索、試驗示范、指導培訓等工作。在縣鄉高標準應用基地建立保護性耕作長期監測點,持續開展耕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狀、生產成本、作物產量變化、病蟲草害變化和機具裝備及技術適用性等情況的監測試驗工作,加強對監測結果的分析和應用,促進技術模式和技術應用優化升級。
 
  (四)培育實施主體。支持有條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保護性耕作作業任務。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支持采用跨區作業、訂單作業、生產托管等方式,積極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營規模化。優選、培育和壯大一批裝備配套齊全、技術過硬、運行規范的保護性耕作作業隊伍,提高保護性耕作標準化水平。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在適宜區域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作為“政府的事”“生態的事”“戰略的事”抓緊抓實,久久為功。市政府成立大連市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各區市政府要分別成立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推進行動領導小組,在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自然安全、農田水利、環境保護等工作布局中,統籌考慮在適宜區域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的目標導向。結合實際制定本轄區行動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明確實施區域、主推技術模式、實施面積目標、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安排等,有計劃有步驟的全面推進保護性耕作。各區市保護性耕作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下發實施前要報市農業農村局和財政局備案。
 
  (二)加強政策扶持。利用中央財政安排的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補助資金,積極支持各地發展保護性耕作,并以“大專項+任務清單”形式下達各地實施。補助對象為自愿實施保護性耕作的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各區市要科學測算、統籌利用相關資金,將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等保護性耕作綠色生產方式的推廣應用作為優先支持方向,盡量做到實施區域、受益主體、實施地塊三聚焦。要采取“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的方式,對不同區域不同技術模式應用質量標準實行差異化補助,避免同一類型技術應用補助在同一地塊同一年度疊加實施。鼓勵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擇優選擇裝備、技術、管理、信譽等方面實力較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作業任務。要保持政策支持和技術應用的連續性,加大高標準應用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原則上開展補助的同一地塊要連續實施 3年以上,縣鄉基地實施地塊要連續實施6年以上。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引導農民購置保護性耕作機具,提升機械質量,滿足生產需求。
 
  (三)加強監督考評。各地要將保護性耕作列入年度工作重點,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健全責任體系,完善績效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嚴格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加強相關環節風險防控,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和糾正。向社會發布行動計劃、年度實施方案,公示資金安排、補助對象、實施面積、資金兌付等,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加強項目核實驗收,制定《核實驗收工作方案》,明確驗收標準,強化具體監督措施,嚴防虛報補助面積、降低作業標準、套取補助資金等違規行為發生。鼓勵采取信息化技術手段,遠程監測監管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作業軌跡、作業質量等情況,力爭3年內基本實現保護性耕作補助作業地塊信息化遠程監測全覆蓋。要加強項目檔案和信息化平臺管理,相關文件、驗收資料、信息化平臺監測數據等要留存備查,要確保監測數據應用安全性、可靠性。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財政局通過聘請中介機構或采取其他方式,適時對各區市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重點檢查。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認真組織動員和部署,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積極發揮有關部門及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廣泛宣傳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技術路線、政策措施等。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和縣鄉基地科技支撐單位的科技力量對基層干部、生產經營組織、農機作業手等加強技術培訓,強化跟蹤指導服務。要組織開展“田間日”等體驗式、參與式技術培訓活動,提高保護性耕作科普效果,示范引導更多農民加快觀念轉變,形成保護性耕作的習慣。要總結成效經驗,推介典型案例,凝聚社會共識,為我市保護性耕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附件: 大連市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附件
 
大連市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小組
 
  組成人員名單
 
  組  長:駱東升   副市長
 
  副組長:劉愛博   市政府副秘書長
 
  欒玉瑄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成  員:孫  乾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李宏志   市財政局副局長
 
  李大永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盧  冬   市水務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農業農村局孫乾副局長兼任。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