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編輯視角】我國作為人口消費大國,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消費升級戰略下,以高蛋白、低脂肪為特點的牛羊肉消費近年來呈快速增長態勢,牛羊肉在肉類消費總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據有關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牛羊肉消費量分別為794萬噸、494萬噸,排名世界和第三,但是由于本土牛羊肉產量尚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長期以來依靠進口來填補國內巨大的需求缺口。
受飼養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發展方式落后等因素影響,國內牛羊肉生產增長緩慢,部分地區市場供應偏緊,對進口依賴性較大。如何促進牛羊肉產業健康發展,做大做強肉牛肉羊,改善屠宰加工、品質檢驗設施裝備條件,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開發特色牛羊肉產品,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牛羊屠宰加工行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已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畜牧業機械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主要源自以下兩大助推力。
糧改飼大政策的推進
我國雖然是*二平原大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牧草產業并不發達,甚至可以說嚴重落后,草種、草產品添加劑、機械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對外依存度高,國外產品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0%。糧改飼是農業部開展的以落實國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一項改革政策。自2015年開始實施,2017年將試點范圍將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17個省區,目標任務增加到600萬畝。三年來的實踐證明,糧改飼政策順應了農牧業發展的新形勢,有力拉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實現了種養雙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近年因糧改飼政策而走紅的青
飼料收獲機異軍突起,在各大農機展會頻頻亮相。
農機補貼政策的傾斜
農機化管理司產發處副處長李偉在2017年的全國飼草(料)
收獲機發展論壇上曾表示,為配合農業部糧改飼政策的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會加大對畜牧機械的補貼力度。飼草料生產所需機具是列入中央財政補貼資金重點,足可看出國家對此的重視程度。在今年年初印發的《2018-2020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中,飼料(草)加工機械設備、飼養機械等3大類、17小類畜牧機械都在補貼目錄中。
另外,近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18年強農惠農政策,其中包括農民直接補貼、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農業結構調整、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等舉措,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將是未來農業補貼的主要方向,這也將對牛羊肉產業發展形成利好。
*,在畜牧全程機械化方面,歐洲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得不承認,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畜牧業機械化總體水平還較低,也正因如此,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相信在一系列政策暖風的吹拂下,畜牧業機械行業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