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機網 本站原創】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釋放的中國農村工作新政策信號引發多方關注。會議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并進行部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將迎來重大的戰略機遇。
會議回顧
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階段”: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要實現這三個階段就要走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不同于其他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鄉村發展;不同于傳統的集體經濟的鄉村發展,也不同于私有制的傳統鄉村發展;不是孤立的鄉村發展,而是城鄉聯動的鄉村發展;不是依靠傳統的土地、資本、勞動力“三位一體”(Trinity)發展,而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特別是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即充分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移動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促進現代鄉村發展。這條道路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還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對農機人生活的影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村人才隊伍,近幾年來,我國新農人主體的出現,如投資新農人、回鄉新農人、科技新農人、電商新農人。2017年中央財政投入15億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數量將達到2000萬。據新統計,目前各類新主體組織達到300萬家,新型職業農民已經超過1400萬人。
?國家大力培養新農人政策,這對于農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財富機遇。政策要求在城鄉聯動的鄉村發展進程中,應利用現代科技特別是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換句話說,就是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為應對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逐步滲入的方式來解放農村勞動力,而此時就必須一批高素質新農人來操作和使用這些信息科技產品。另外,在傳統小農生產加快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較大規模生產的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逐漸增多的發展態勢中,具有先進耕作技術和經營管理技術,擁有較強市場經營能力,善于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現實需求。因此,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農民應該抓住機遇提高自身農業素質。
?對于企業來說,新農人政策是開拓市場的利好機遇。農機人皆知,近兩年的農業植保無人機行業發展火爆,但是其作為一個高科技農業機械,使得部分農民很難上手使用,因此,企業有針對性的培育新農人很有必要。對于非高新機械企業,也可以定期開展農機局知識普及培訓,在增長農民自身素質的同時擴大服務范圍,增加產品品牌宣傳影響力。
對農機制造業影響
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深化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同時還要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
?糧食收儲制度關乎糧食價格浮動,糧食價格的浮動關乎農民收入,同時也關乎農業機械行業的市場行情。2017年在農業機械行業低迷市場中,“糧改飼”政策卻讓
青貯機,
打捆機等市場延續利好趨勢。
?而今年提到的擴大輪作休耕試點要求,像黑龍江等主要糧食作物大省超額完成休耕面積,主要糧食作物面積必將會有所下降,而機械需求量也將會隨之減少。不過在“綠色農業”政策要求指導下,
糧食烘干機、秸稈還田收獲機等需求量或將增加,同時集約類農機市場將會迎來利好機遇。
中國農機網(www.xyzjds.com)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