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負責人就《指導意見》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問:《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強調要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能力建設。
近些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國有111.1萬個經營性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服務小農戶近9300萬戶,年服務面積22.9億畝次,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求相比,仍存在服務資源分散、產前產后服務供給有缺口、綜合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總結地方探索經驗,制定出臺《指導意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規劃,加大政策支持,指導地方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循序漸進建設一批布局科學、運營規范、服務優質、聯農帶農的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迭代升級,為小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提供集成化、一站式服務,提高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問: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有哪些功能?
答: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主要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政府予以引導,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是補齊經營性服務短板弱項,重點建設單個服務主體難以做好的關鍵基礎設施,增強薄弱環節服務能力;二是優化經營性服務資源配置,在供給端統籌各類服務資源要素,在需求端集中小農戶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服務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雙方精準對接,推動服務資源科學配置、高效利用;三是促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承接農技示范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公益性服務。在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推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等工作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也將發揮積極作用。
問:誰來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
答:《指導意見》明確,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建設,包括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投資主體等各類主體。要注重引導各類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參與建設,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農民合作社等經營性服務主體直接從事社會化服務,可以根據需要自建自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盤活利用各類設施農業用地、存量集體建設用地,老舊廠房、倉庫等閑置資源參與建設;社會投資主體可以發揮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參與建設。同時,鼓勵各地統籌利用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農服務中心、農墾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等資源要素共同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
問:怎么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
答:在規劃布局上,鼓勵有關市縣根據實際需要,將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推動實現規劃引領、合理布局。
在建設方式上,堅持改擴建和新建相結合,面上以改擴建為主,關鍵點上因地制宜新建,防止一哄而上搞重復建設。對于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較充分的地區,重點對已有基礎設施和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增強綜合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效。對于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不夠充分、關鍵環節服務存在明顯短板的地區,在培育發展服務主體的同時,可以因地制宜新建一批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補齊服務短板弱項。
在建設形式上,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分別建設糧油、經濟作物、畜牧獸醫、水產、種業等多種產業類型的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也可以在某類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基礎上拓展服務功能,滿足多種產業服務需要。鼓勵探索“一中心多功能”、“多中心協同”等建設模式,形成“中心聯動、區域協同”的服務網絡。
問: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主要建什么?
答: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主要立足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規模和集中度,聚焦市場需求迫切、資金投入較大且單個服務主體做不了、做不好的環節開展建設。實踐中,重點是“建兩端、聯中間”。
“建兩端”,即建設產前的集中育秧(苗)、農資集采、農機具廠庫棚,產后的烘干倉儲、冷藏保鮮、農產品初加工、飼草料加工配送、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等關鍵環節基礎設施。有條件的還可建設農民培訓、市場信息服務等設施。
“聯中間”,即在產中環節通過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統籌當地服務主體的資源要素,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托管員等開展居間服務,有效集中各類服務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服務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推動實現服務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
問:誰來運營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
答:運營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要堅持市場導向,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經營性服務主體建設并運營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一方面,經營性服務主體直接從事社會化服務,其運營成效與收益掛鉤,最有動力提升服務質效,確保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經營性服務主體直接服務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最了解農戶的所需所盼,可以靈活調整運營策略,讓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最大限度發揮作用。針對多元主體共同建設的,鼓勵探索建設與運營相分離的管理機制,通過股權投資、租賃等方式,將建成后的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交由經營性服務主體運營。
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要引導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健全運營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公開服務標準和價格,打造服務品牌。搭建信息化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服務供需高效對接。發展單環節、多環節托管等服務模式,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鼓勵與周邊服務專業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服務主體開展聯合與合作,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問: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有哪些支持政策?
答:加強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需要財政、投資、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目前,各部門在地方政府債券、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設施農業用地、信貸等方面已出臺相應支持政策,重點是用足用好現有政策渠道。《指導意見》鼓勵各地統籌謀劃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對于其中符合條件的建設內容,積極通過現有政策渠道予以支持。比如,在財政方面,允許安排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探索將集中育秧、烘干等環節納入中央財政農業社會化服務補助資金支持范圍;在金融方面,支持各地將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按規定納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融資項目庫,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優化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支持建設;在用地方面,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網點用地政策,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方式參與建設。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