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國有111.1萬個經營性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服務小農戶近9300萬戶,年服務面積22.9億畝次,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求相比,仍存在服務資源分散、產前產后服務供給有缺口、綜合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
 
  《指導意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規劃,加大政策支持,指導地方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循序漸進建設一批布局科學、運營規范、服務優質、聯農帶農的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迭代升級,為小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提供集成化、一站式服務,提高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指導意見》提出,要補齊經營性服務短板弱項。立足當地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規模和集中度,聚焦市場需求迫切、資金投入較大且單個服務主體做不了、做不好的環節,重點建設農機具廠庫棚、集中育秧(苗)、烘干倉儲、冷藏保鮮、農產品初加工、飼草料加工配送、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等關鍵環節基礎設施,增強薄弱環節服務能力。堅持缺什么、補什么,防止重復建設。
 
  要突出服務帶動小農戶。推動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主要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政府予以引導,立足補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短板,統籌利用經營性服務資源。指導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與農機、農技、農經以及農業科研單位等公共服務機構密切合作、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等作用,共同為小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提供集成化、一站式服務。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