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今日要聞

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2008年12月15日 11:52來源: >>進入該公司展臺人氣:453


(2006─2010年)

序 言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是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要求和發展態勢基礎上編制的重要的行業規劃,是指導“十一五”期間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本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機械化發展全局,順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對農業機械化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認真總結“十五”期間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科學分析農業機械化發展形勢,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格局和主要措施,突出了宏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

一、發展成就和環境條件

(1)“十五”時期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十五”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農業機械化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體系逐步完善,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農業機械化支撐農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我國農業機械化為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化、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

——農業機械化法規體系建設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確立了農業機械化的法律地位;《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了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對拖拉機的安全監督管理職責;農業部頒布了有關農業機械化管理的5個部長令、42個行業標準和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出臺或修訂完善了《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和有關配套規章。從中央到地方,一個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初步形成,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促進的新時期。

——國家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有了新突破。中央出臺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農機具給予一定的補貼,并逐步加大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力度和范圍,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確了農機跨區作業免費通行政策。政府引導扶持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機結合,構建了以農民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農業機械化發展投入機制。

——農業機械裝備總量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十五”農業機械裝備發展的預期目標提前實現,2005年底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8億千瓦,比“九五”期末增長了31%。農業機械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大中型、高性能、新型農業機械發展迅速。依靠科技進步,農機工業優勢企業的發展取得了快速發展,產品集中度提高,種類日益增多,質量不斷提高。農機產品產銷兩旺,進出口增加,優勢產品競爭力增強,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農業裝備生產大國。

——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6%,比“九五”期末提高了3.6個百分點,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了40%;小麥機收水平達到76%,基本實現了全過程機械化;水稻生產機械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機收水平達到34%,比“九五”期末提高了18個百分點,機插秧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玉米、大豆、棉花、甘蔗、油菜、馬鈴薯等作物及牧草生產機械化取得了新進展;保護性耕作面積持續擴大。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的提高,有效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推廣應用取得顯著進展。國家及地方有關部門加大了農業機械化關鍵技術和裝備研制開發的扶持力度,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部分“瓶頸”環節技術和技術集成問題的解決。水稻種植和收獲兩個關鍵環節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和裝備研發取得突破,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日臻成熟,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和配套機具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適應性強、性能穩定可靠的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等各類農機服務組織迅速成長和壯大,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服務機制不斷創新。農機銷售、作業、維修三大市場日益興旺,農機服務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以跨區作業為品牌的農機作業市場不斷擴大,跨區作業已由小麥機收擴展到水稻機插秧、機收,玉米和馬鈴薯機收等環節。農機作業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寬,從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從種植業向畜牧業、農產品產后處理及加工拓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了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增強了優勢農產品競爭力。

  • 凡本網注明"來源:農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農機網,轉載請必須注明農機網,http://www.xyzjds.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