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施肥增效工作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通河縣強化創新服務,開展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為核心的“三新”集成示范,集成推廣科學施肥增效技術模式,引導農民調整施肥結構、改變施肥方式,減少不合理的化肥使用量,提升通河縣耕地的綜合產能,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近日,在通河縣通河鎮士銘田園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內,種植農戶忙碌于2024年科學施肥增效項目“三新”集成萬畝示范區的插秧工作。本次科學施肥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因地制宜總結凝練適合通河縣能落地,見實效的集成技術模式,推廣應用“緩釋肥料+微生物菌劑+水溶性肥料+無人機航化作業模式”,有條件的實施主體還采用了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模式,通河縣士銘田園示范區就是通河縣2024年科學施肥增效項目“三新”技術模式的一個典型和縮影。
在新技術上,通河縣應用寬窄行插秧技術,寬窄行插秧是農業農村部列為十大重點引領性技術之一,優勢在于建立高光效的群體結構,增加分蘗和形成大穗的機率,有利于干物質積累降低有害生物的影響,增強植株的綜合抗病能力,尤其是較常規插秧可以增加20%的基本苗。通河縣集成的另一個技術就是應用側深施肥技術,側深施肥能有效的增加化肥的利用率,節省肥料10%以上。
在新產品上,重點推廣應用了緩釋肥料+微生物菌劑+水溶性肥料,精準匹配了農作物生長的各種營養需求,實現礦物質肥料,微生物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全營養供給。
在新機具上,通河縣倡導推廣農機農藝配套融合作業,項目區應用的是洋馬YR80D寬窄行側深施肥
插秧機,且全部配備北斗導航系統,可寬窄行插秧,還可側深施肥,即能增加水稻產量,還能減少肥料流失,這種機型可以完美表達“三新”技術模式。
通河縣2024年科學施肥增效項目示范總面積是3萬畝,項目區包含10個千畝方和2個萬畝片,輻射帶動周邊“三新”技術推廣15萬畝以上,通過統籌布局,細致規劃推動科學施肥工作,狠抓工作質量,能夠把“三新”技術模式整村推進落到實處,為高質量完成2024年科學施肥增效工作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