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科技創新】
一、技術概述
(一)技術基本情況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近年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玉米秸稈的總量也在不斷增加,2022年玉米秸稈可收集量量約為3億噸。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對其進行收集和利用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畜牧業迅速發展,飼料資源短缺是限制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其中粗飼料是反芻家畜重要的營養來源,首先粗飼料中含有可被反芻動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細胞壁成分和大量的結構性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其次是調控采食量,有較強的填充作用,可使動物產生飽感。三是促進瘤胃及腸道的消化、吸收,維持動物健康。秸稈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另一半,提高其生物轉化,用于畜牧業飼料是農業生產增值的重要途徑。每公斤玉米秸稈含代謝能5.72MJ,按照2022年玉米秸稈可收集量,折合17.16千億兆焦的代謝能能,可提供相當于1.32億噸玉米提供的維持凈能,按照當前全國玉米平均產量(每畝419kg)計算,相當于新增3.14億畝耕地的玉米產量。為此推進秸稈的飼料化利用,不僅能補充粗飼料資源不足,將秸稈資源轉化牲畜所需的能量,實現“秸稈變肉”,還實現了秸稈過腹還田深化藏糧于地戰略。但目前秸稈回收、利用和轉化率低,機械化水平不高,費時費力等問題,導致仍有部分秸稈在田間焚燒,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玉米莖穗兼收及高品質黃貯制作技術包含玉米莖穗兼收以及秸稈制作高品質黃貯制作技術。玉米莖穗兼收是一次完成玉米摘穗、剝皮、集箱、秸稈切碎收集拋送裝車(或集箱)等聯合作業。在傳統機械收獲玉米果穗的同時,又增加了玉米莖稈收獲、切碎和收集;高品質秸稈黃貯制作技術是將玉米莖穗兼收的秸稈制作黃貯的過程,其玉米莖稈含雜率低,營養價值較高,秸稈的損失較少等特點。玉米莖穗兼收及高品質秸稈黃貯制作技術即實現玉米和秸稈一并收獲,又能促進秸稈離田,還能提高秸稈黃貯品質。在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二)技術示范推廣情況
該技術集成玉米莖穗兼收及高品質黃貯制作技術,有效提高田間工作效能,促進秸稈收獲,離田與利用。目前已在黑龍江、吉林省(公主嶺市、九臺市)和內蒙古興安盟、呼倫貝爾、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等地廣泛使用,每年制作黃貯達400萬噸。
(三)提質增效情況
1.玉米莖穗兼收有效提高工作效能,促進秸稈資源的離田與綜合利用。
玉米莖穗兼收可一次完成玉米摘穗、剝皮、集箱、秸稈切碎收集拋送裝車(或集箱)等聯合作業,在傳統機械收獲玉米果穗的同時,又增加了玉米莖稈收獲功能,將玉米果穗收獲和玉米青貯切碎收獲技術有機結合,既能收獲玉米果穗又能對玉米秸稈切碎收集,實現玉米果穗、莖稈的聯合收獲。與傳統玉米收獲相比減少二次秸稈收獲工作,減輕農民勞動強度,降低用戶作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秸稈的離田與利用,加快推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秸稈生物轉化和商品化,節約能源、減輕污染、增加收入。
2.提高秸稈產量和品質,帶動畜牧業提質增效。
目前廣泛應用的
玉米聯合收割機,將玉米果穗與玉米秸稈分開收獲,不僅機具進地次數多,加大了機具對土壤碾壓破壞程度、油料消耗與機具作業成本,而且經過玉米果穗運送時機具對玉米秸稈碾壓,極大地降低了玉米秸稈的撿拾率與收獲量;另一方面,收獲的秸稈含土量高,容易變質,不能用于飼料化、能源化與原料化,降低了秸稈的利用率。而玉米莖穗兼收提高秸稈撿拾率,不落地直接收集,減少損失,含土量較少,土壤表層損失。與撿拾打包后的玉米秸稈相比飼用價值高,同一地區同一品種玉米莖穗兼收和撿拾打包秸稈營養成分檢測結果見下表,莖穗兼收秸稈粗蛋白含量顯著高于撿拾打包秸稈,粗灰分、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和木質素含量顯著低于撿拾打包秸稈,粗灰分低0.13%,NDF含量低1.74%;ADF含量低2.36%;木質素含量低1.80%。
3.促進種養結合,“秸”盡所能,實現秸稈資源的高質化利用。
提高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關鍵技術是解決玉米秸稈的收儲運環節,尤其收獲環節的技術,是制約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的瓶頸因素。玉米莖穗兼收及高品質秸稈黃貯制作技術是實現玉米秸稈機械化收獲,粉碎和收貯的基礎。重要的是,莖穗兼收可調節平茬高度。前期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秸稈平茬高度(5cm-35cm)的提高,秸稈灰分含量逐漸減少,NDF含量逐漸降低,試驗說明秸稈平茬高度越高,其品質越好。為此,建立“保護性耕作下秸稈綠色養殖技術模式”,調節玉米莖穗兼收機械平茬高度至30cm(35%),將秸稈30cm以上部分用于黃貯加工,剩余部分粉碎還田。在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秸稈綜合利用研究基地“秸稈不同還田量腐解率監測”結果表明,秸稈35%還田量秸稈腐解率高于50%秸稈還田量組和100%秸稈還田量組,分別為4.46%和6.65%。因此,本項技術既能達到秸稈還田改良土質的目標,又能收集秸稈得到飼用價值高的飼料,解決粗飼料短缺的難題。
4.黃貯操作便捷,成本低,提高利用率。
玉米莖穗兼收后秸稈除營養成分高外,水分易于制作黃貯,加工成本低,便于操作,技術易于推廣等好處。相比玉米收獲、秸稈粉碎、撿收、打捆、拉運、除塵、制作黃貯,制作成本降低200余元。
二、技術要點
針對秸稈離田難度大,費時費力,資源化利用率低的現狀,集成玉米莖穗兼收及高品質黃貯制作技術,一次性收獲玉米果穗和玉米秸稈,并對秸稈切碎、收集,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制作高品質黃貯。解決秸稈撿收率低,品質差(土多、塑料膜多)等問題,促進秸稈離田與利用,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可建立“保護性耕作下秸稈綠色養殖技術模式”,解決畜牧業粗飼料資源短缺與緩解人畜爭糧矛盾,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一)玉米莖穗兼收收儲運模式
玉米收獲期利用莖穗兼收玉米聯合
收獲機,一次完成玉米摘穗、剝皮、集箱、秸稈切碎收集拋送裝車(或集箱)等聯合作業的過程,用戶可依據耕地條件選用輪式或帶式,根據地塊大小選用2行、3行、4行、5行等型號莖穗兼收玉米聯合收獲機。按照秸稈還田和飼料化利用需要,將平茬高度、秸稈粉碎長度進行調節。秸稈黃貯制作時粉碎長度一般為1-2cm。
(二)秸稈黃貯制作技術
將莖穗兼收玉米聯合收獲機收獲、切碎的玉米秸稈運輸至可加工黃貯的加工點,利用窖貯或裹包形式制作黃貯。對秸稈水分進行調質,一般為50-60%。窖貯時邊裝窖、邊壓實,填裝密度應該在400kg/m3。貯窖四壁鋪黑白膜,薄膜應高于窖口,且足夠覆蓋窖頂。整窖逐層填裝,可依據制作條件每20cm噴灑發酵菌制劑(可有可無),發酵劑用量根據具體使用說明即可。制作裹包黃貯時同樣調節水分含量,一般為50-60%,可選用發酵菌制劑,與秸稈充分攪拌后,用拉伸膜包裹4層,壓實后入庫發酵。黃貯時間一般在40天以上,可飼喂牛羊等草食家畜。
三、適宜區域
北方農區、農牧交錯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區。
四、注意事項
1.制作裹包黃貯存放期間防止鼠害、鳥害,定期檢查有無進水等。
2. 黃貯窖貯時注意壓實,與帶走的密閉性,避免變質。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