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秸稈回收 機械先行 縉云縣農業“雙強”行動助力藍天保衛戰

2023-11-03 11:06:30 來源: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農業機械管理站 閱讀量:11893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10月30日下午,浙江省委副書記劉捷主持召開秸稈焚燒治理工作協調會。他強調,開展秸稈焚燒治理,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維護美麗浙江形象的必然要求,持續擦亮“千萬工程”金名片的底線任務,檢驗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試金石。
 
  近年來,縉云縣深入推進農業“雙強”行動,縉云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5.2%,創成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縉云縣在筑牢秸稈禁燒安全防線的基礎上,以農業“雙強”為引領,加強山區縣機械攻堅,破解秸稈回收經濟效益低、農民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今年,縉云縣在東方鎮千畝水稻種植示范區開展試點,打通秸稈回收“四道關”,以秸稈機械化回收的新模式,為破解秸稈綜合利用打通了“最先一公里”,助力秸稈回收降本增效。
 
  一是突破秸稈“機收關”。縉云縣每年有水稻面積5萬多畝,秸稈回收成本高。為此,縉云縣推廣統一的水稻機收標準,最大限度減少秸稈滯留量。同時,縉云縣農慧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引進一批自走式秸稈撿拾打捆機,將秸稈進行有效打捆,使其便于儲存、運輸和利用。該款打捆機回收單價16.3萬元,縣級相關政策補助8萬元,大幅度降低購買成本。每臺秸稈打捆機日均打捆800余捆,按每捆2元計算,日均收入可達1600多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二是打好留地秸稈“粉碎關”。由于部分留地秸稈和稻耕過大,不利于還田利用,縉云縣引入秸稈粉碎機,開展粉碎作業,粉碎率達100%。粉碎后的秸稈還田,可加快轉化為肥料,減少對冬種影響,實現生態種植,方便環保。
 
  三是攻克秸稈“裝卸關”。縉云漢達機械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田間自走式遙控鏟車,實現秸稈田間機械化搬運、裝車。該鏟車一天可搬運水稻秸稈50多畝,相當于10個工人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破解秸稈“利用關”。通過對接縉云縣周邊牛羊養殖場,引入秸稈回收機械裝備,實現秸稈田間收集全程機械化。該模式讓秸稈變“廢”為寶,每捆可售價2元,剔除機械、人工成本后,每畝增收達到200元。目前全縣飼料化秸稈利用已達6000畝。
 
  在未來,縉云縣將持續開展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加強科技攻關,深化秸稈離田利用科技創新,降低還田成本,提升綜合利用效能,加快實現秸稈回收全程機械化,讓秸稈變“廢”為寶。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