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隨著一系列飽含“黑科技”的首發產品信息逐漸釋出,人們對2023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的期待值不斷拉滿……
從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獲得的消息,截至9月20日,報名參展的企業已達2200家,展覽面積不僅超過20萬平方米,還新開辟場地特設室外展場動態演示區,一批智能農機、飼草
加工中心、牛羊養殖場裝備都將加入動態演示,展覽規模和觀賞性將毫無意外的再創歷史紀錄。
而展會再次移師“九省通衢”的武漢,區位優勢加交通便利,今年展會的人氣勢必更加火爆。暌違一年,人們更加期待,看看在這個世界級的大展上,頭部大佬們都憋了什么大招,科技新貴們又玩出什么新花樣,以及行業中是否又沖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黑馬……
受去年農機市場國三升級國四、市場消費“透支”、用戶投資邊際收益遞減以及自然災害頻發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農機市場整體下行明顯,出口不振,農機投資積極性和市場信心受挫。當前國內外形勢嚴峻復雜,一方面,世界經濟面臨著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保護主義抬頭等風險;另一方面,國內經濟正承受著增速下行、投資低迷、出口壓縮、消費降級、市場信心脆弱且預期悲觀的“五重壓力”。但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三農”發展的方向沒有變,新動能不斷涌現,為農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需求結構調、區域市場變化、補短板、新技術、“一大一小”等新動能都在今年的國際農機展上得以體現,這無疑正是引導農機化產業鏈、服務鏈、價值鏈轉型升級的最佳機會。
關鍵詞:智慧農業
據了解,2023中國國際農機展將聚焦智慧農業、智能農機。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全程就要從耕種管收延伸到收獲后處理等;全面指的是農機化要從主要糧食作物發展到經濟作物,要從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擴展;而所謂高質高效,就需要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編制高端農機裝備技術路線圖,引導智能高效農機裝備加快發展;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加快推廣應用農機作業監測、維修診斷、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信息互聯共享,提高農機作業質量與效率。本屆展會無論傳統展區,還是功能專區與特色專區,都凸顯這一特色。首次亮相的“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機基礎技術演示會”將貫穿展會3天的展期。
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會長范建華介紹,今年國際農機展繼續精心組織“中國農機大講堂”高端論壇與專題活動,涵蓋鄉村振興戰略與三農政策、智慧農業及智能農機發展、經濟作物機械化、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設施農業機械化、耕整地機具發展、丘陵山區機械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藥材機械化、機收減損、單產提升、防災減災、農機維修、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機大市場建設、農機營銷傳播及短視頻宣傳經驗交流等方方面面,都是當下熱點與農業農機領域發展趨勢,不僅有多場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全國優秀示范種植合作社成果展示、全國涉農高校工學院書記院長圓桌會議、涉農高校畢業生就業推薦會等活動,還將舉辦全國農機化主推技術現場會、中國農業
機器人大賽活動;各類型的活動將達到50場左右。
其中,點題的當屬“中國智慧農場大會”,探討智慧農業賦能農機產業轉型升級,智慧農業與作物全程解決方案,智慧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農業提質增效等話題。并且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智慧農業產教融合專委會將在現場宣布成立。8名兩院院士領銜的顧問、學術專家團、聚合國內外智慧農業相關高校、優質企業,構建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最強大腦”,專委會將通過會展活動、農業大模型、產教融合、基地建設、商務開發、標準制定六大工作平臺,促進智慧農業供需對接,促進智慧農業與政府、科教、農機、種子、肥料、農藥、農產加工與銷售、金融保險等諸方面的融合。塑造適應現代的農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組織、新業態。
在智慧農業主題之中的2023中國牧場大會,以“種養融合、穩產保供”為主題,深入探討飼草穩質穩量生產與供應,奶牛場智能化、現代化建設,中小肉牛場養殖機械化配套方案,羊場機械化重點需求與解決方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種養循環與農業碳交易。現場演示活動將呈現飼草加工中心、牛羊養殖場生產場景。
當然,不可或缺的“首發產品”現場集中展示今年也將再上臺階。據了解,今年展會上亮相的首發產品,不乏全球首發的產品,一些國際農機企業還有“秘密武器”只待展會現場揭開“神秘面紗”亮相,屆時“云上”直播、短視頻創作,活動大賽不斷,展會服務全面升級。
關鍵詞:國際化
不可否認疫情3年,中國國際農機展的國際化步伐有所阻滯。隨著世界交流的恢復,今年中國國際農機展不遺余力的將“國際化”落到了實處。就像范建華會長所說,展會的規模和面積到了世界前列還不足以說明中國國際農機展成為了真正的世界級農機展,還要在展會內容、展會服務水平以及活動組織等方面向世界級農機展看齊,才能說我們真正算得上“國際級的農機展”。
2023中國國際農機展邀約到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參展商、經銷商和政府組織等,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像俄羅斯、土耳其等中亞、南亞地區許多國家的產品和技術都是首次進入中國。展會仍保留德國、意大利、韓國3大國際展團等國際展團;國際觀眾的報名人數也創新高;并且部分國際媒體也主動報名參展,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農機。
據了解,國際展商今年不僅在數量上大幅增加,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們參展產品的數量也水漲船高,而且參展產品的類別更加豐富,涉及的產業鏈條更加的延伸。同時,展會還組織了中國國際農機貿易峰會、多場國外農機展品推薦會等,讓中國農機更快更便捷的與世界國際對接,用范建華會長的話說就是“既要讓國外農機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更要把中國農機帶入國際舞臺的中央。”2023中國國際農機展勢必要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一場世界農機同臺競技的盛宴。
關鍵詞:社會化服務
近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持續推動各類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農機市場新型主體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農機市場的需求方向,也成為驅動農機市場發展的新動能,改變著傳統農業及供應鏈。從今年展會的展商參展情況看,無論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均有不少切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農資生產企業與經銷企業、農業技術服務公司等報名情況也十分踴躍;從觀眾構成情況來看,展會重點邀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占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當然,2023中國國際農機展還將繼續邀請全國農業農村和工信、商務等主管部門、農機化系統,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層農機手,兵團、農墾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涉農高校、農機研究院所;廣泛組織全國農機整機與零部件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使用群體、維修企業、有形市場、產業服務公司等參會交流,邀請優質農資生產企業與經銷企業、農業技術服務公司等到會觀摩。令展會觀眾專業度再上一個臺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