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會展快訊】為了促進設施農業領域的跨界交流融合,加強設施農業領域各界人士對《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的理解和應用,并幫助行業了解大形勢和大機遇,9月1-3日,“2023現代設施農業融合發展交流會暨現代設施農業聯合研修班”在北京召開。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部巡視組組長劉海啟出席會議。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設施農業分會主任委員、北京華農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躍峰主持開幕式。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部巡視組組長劉海啟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張躍峰
會議的產業形勢主題報告由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小明主持,設施農業領域專家從建設規劃、智慧園藝技術、銀行支農方案、蔬菜花卉產業形勢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解讀。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指出,我國是設施農業生產的產量大國也是面積大國,發展設施園藝智慧化生產要從感知網絡化、管控智能化、作業精準化、服務在鮮花等方面來解決精準感知、按需調控、智能裝備等問題。趙春江提到全球智慧設施園藝發展趨勢,他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更大程度上提升設施園藝生產能力,并向產業全鏈條的應用和服務發展,國際上植物工廠也在向垂直空間和無人化方向發展。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園藝作物處處長周澤宇闡釋了我國蔬菜產業形勢。周澤宇說,我國蔬菜常年種植面積超過3億畝,總產量超過7億噸,蔬菜產業是農民增收重要渠道、鄉村振興重要抓手,我國蔬菜生產正向區域集約化、綠色標準化、穩產增產、提質增效方向發展,今后需加大產業鏈后端科技賦能,激發產后經濟新增長點,抓好全產業鏈經營。我國花卉產業具有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等特點,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國民精神需求的增加,花卉產業飛速發展。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程堂仁表示,2021年,我國花卉生產面積159.41萬公頃,其中設施生產面積10.27萬公頃,我國花卉產業逐漸形成產銷形勢穩中求進、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花卉開發持續推進、基礎研究取得突破、設施花卉產品質量明顯提升、三產融合發展模式興起、花卉衍生產品發展勢頭強盛、銷售經營模式正在革新等特點,未來我國花卉產業要立足于創新,突破花卉種業種源“卡脖子”技術,新能源、新技術不斷在設施花卉中應用,產業鏈延伸拓展,實現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國家開發銀行行業四部一處經理鐘皓俊介紹了國家開發銀行現代設施農業支持方案。他表示,國家開發銀行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構建多元化供給體系,可為設施農業項目提供從籌備、建設到運營階段的多品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目前累計發放設施農業貸款 450億元,余額 191億元,助力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并以廣西農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介紹了農業融資途徑和方案。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小明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園藝作物處處長周澤宇
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程堂仁
國家開發銀行行業四部一處經理鐘皓俊
會議同期,還組織了2023農業中關村設施農業發展創新論壇,設施栽培、商品種苗、溫室工程、設施漿果等主題的現代設施農業聯合研修班,以及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展示、設施農業園區參觀考察等活動。
2023農業中關村設施農業發展創新論壇上,平谷區相關領導嘉賓從現狀、趨勢、規劃、項目進展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農業中關村發展藍圖。來自垂直農場、智能裝備、園區規劃領域的專家以實際案例、應用情況等介紹了垂直農場、設施育苗裝備、農高區發展規劃布局等內容。圓桌沙龍上,邀請了來自智能裝備企業、溫室工程企業、種植企業五位代表圍繞大型現代設施園區發展路徑的主題,以多年的實戰經驗和心得和與會代表進行了分享交流。
2023農業中關村設施農業發展創新論壇現場
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展示
參觀翠湖工場
參觀北京朝來農藝園
參觀平谷農業中關村
參觀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
此次會議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設施農業分會、北京慧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承辦,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農業中關村管委會、中國蔬菜協會、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中國園藝學會設施園藝分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農業農村部農業設施結構設計與智能建造重點實驗室、山東園藝學會設施園藝專業委員會協辦。來自全國各地農業相關部門、農技(機)推廣單位、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相關專家,設施農業行業企事業單位代表等近500名代表參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