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以來,共監測到安裝北斗終端的聯合
收割機51,955臺投入麥收作業,累計作業715,395臺次(某臺收割機某一天的作業所有活動算一個臺次),平均每臺收割機作業13.8天。5月28日至6月17日,每日監測到作業的聯合收割機數量均在2.8萬臺以上,這也是我國冬小麥收獲進展最快的時期。
二、作業重心遷移圖
“作業重心”是收割機作業最集中、作業面積最大的地區,其隨日期的變化反映了不同地區小麥收獲的時序差異,揭示了跨區作業機手作業的路徑選擇傾向。從下圖可以看出,從5月22日至6月24日期間,作業重心變化總體呈現“從南到北為主軸,東西交錯為輔助”的趨勢,與農機作業熱力圖的時序特點一致。
三、作業分析
2022年大規模麥收期間,各類聯合收割機的日作業面積在40畝/臺以上,每天凈收獲作業時間超過4個小時。平均作業面積和經收獲作業時間主要受當日天氣情況是否適和作業影響。從作業效率來看,92.54%的收割機作業效率超過6畝/小時。
四、特別鳴謝
感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農業農村部有關部門的關懷指導!
感謝濰柴雷沃、沃得農機、中聯農機、中國一拖、博創聯動、江蘇朗禾、惠達科技等農機企業和北斗導航企業的鼎力支持!
感謝各界朋友的關注點贊鼓勵!
五、制作說明
· 農機類型:稻麥聯合收割機。
· 數據獲取:各企業向國家農機作業大數據中心傳輸。
· 熱點圖制作:根據在線農機位置信息生成農機在線熱點圖。
· 作業重心圖:根據當日作業總面積最大的地市生成作業重心圖。
·
收獲機數量圖:根據每日在線農機數量生成農機在線數量圖。
· 作業分析:根據每日所有農機的作業面積和作業時長分別得到當日作業面積中位數與作業時長中位數。
· 作業效率分布圖:根據每日作業農機的工作效率占比生成農機作業效率分布圖。
· 產品發布:在作業季節,每日定期發布農機在線數量圖、熱點圖、效率圖。
六、免責聲明
本次“北斗+收割機作業監測”工作,數據來源于各企業提供的收割機軌跡信息,數據分析單位不對原始數據的真實性負責,分析結果僅供參考。
七、聯系我們
北斗賦能農機!
助力鄉村振興!
制作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農業農村部農機作業監測與大數據應用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
主創人員:涂志強、吳才聰、毛振強、陳瑛、翟衛欣、蘇春華、張英嬌、劉昱輝、張曉強、潘家文、權雷、張樂樂、匡開明、賈杰鵬、許智、謝中祥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