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市場行情】
近幾年,因受農機補貼政策、土地流轉政策、農民收入提高等因素影響,農機行業呈現逐步回暖發展態勢。“十三五”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良好態勢。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10.56億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25%,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7%、90%和84%;畜牧水產養殖、設施農業、
農產品初加工、果菜茶機械化穩步發展;基于北斗、5G的無人駕駛農機、植保無人飛機等智能農機進軍生產一線。
2022年,在國家戰略及相關政策的推動之下,農機行業迎來璀璨的曙光。
2022年1月5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機械化邁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發展時期,農業生產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新的階段,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并表示到2025年全國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1億千瓦左右,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
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意見 》(簡稱一號文件)指出,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農業農村部也發出通知,對落實落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農機裝備保障工作進行了部署。
文件中提到,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制造并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持。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化補貼兌付方式。完善農機性能評價機制,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機優補,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油菜籽收獲等農機,推廣大型復合智能農機。推動新生產農機排放標準升級。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對農機補貼更全面和細化。增加了大馬力機械和園藝小型機械的補貼內容,同時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油菜籽收獲等農機,推廣大型復合智能農機也是值得行業關注的重點內容。
自3月以來的疫情在全國范圍呈多點傳播,對農機流通運輸造成巨大阻礙。5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農資、農機納入重點物資運輸保障范圍,優先發放通行證,優先查驗放行。
5月1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我國發布了首個智能農機技術路線圖。據悉,智能農機技術路線圖是在我國連續四年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的基礎上,由農機、車輛、電子信息等多個技術領域的120多名專家歷時兩年編制而成的。路線圖立足以無人農機為最終產品形態,提出靈巧整機架構、通用數字底盤、新型動力系統、融合感知和信息采集系統、一體化作業機具、新型能源系統等九大前沿和關鍵技術。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到“十四五”末期,我國平原地區主要糧食作物將全面普及以導航技術為主、具備自動行走能力的智能農機裝備,在集中連片的大型平原地區農場,具備高度自主行走能力的智能農機、完全自主行走能力的農機將成為作業主力,形成一批商業化的無人農場。
農業關乎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以上可以看出,今年國家正從政策上保障農業的穩定發展,將農機市場作為扶持重點之一,但已經常態化的疫情因其不確定性對未來市場造成不小壓力,這依然是需要正面的現實。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央視網、農業農村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