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會展快訊】為提升甘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推進甘薯等優勢特色產業再上新臺階,4月12日下午,寶雞市農機化發展中心聯合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鳳翔區農業農村局、國家甘薯產業體系寶雞站、陜西省農業機械產業技術體系、陜西省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鳳翔區農業農村局等多家單位在鳳翔區虢王鎮薯百年種植專業合作社召開了“寶雞市甘薯產業全程機械化推進暨甘薯
移栽機械演示會”。
甘薯是寶雞市區域農業優勢傳統特色產業,具有作務簡單、生產周期短、效益高等優點,在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甘薯又是勞動密集型栽培作物,生產環節繁雜、栽植技術精細、長期依靠人工操作,存在用工量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等問題。經過多年努力,甘薯栽植的整地、起壟、覆膜、殺秧、收獲等環節基本已實現機械作業,但在移栽環節,還沒有成熟機械,基本還是人工作業,成本高、效率低。人工移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甘薯種植的效益和生產規模,制約了產業的快速發展。
2022年,為破解制約我市糧食作物和特色產業節本增效及規模化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瓶頸性難題,促進農機農藝協調發展,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市農業農村局圍繞玉米大豆復合種植、甘薯機械移栽、辣椒直播等產業發展中8個薄弱環節和制約瓶頸,整合力量,開展重大農機農藝融合課題攻關,形成與寶雞實際相適應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體系。
市農機中心與市農科院,發揮甘薯與農機二個省技術體系的作用,把甘薯移栽機的研制作為首要任務進行攻關。通過充分吸收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多次與種植大戶和研制企業進行分析討論,對樣機進行試驗測試,最終研發成功“縱擺式”雙壟雙行與單壟雙行兩種機型的甘薯移栽機。經試驗測試表明:該機可一次性完成起壟、施肥、栽植、鋪
滴灌帶、覆膜、澆水等作業,具有結構簡單、作業流暢、栽插質量好、作業效率高、適應性強等優點,推廣應用前景廣闊。會議現場展示演示了甘薯整地、起壟、覆膜鋪滴灌帶、移栽、殺秧、收獲等全程機械化機具20余臺。
中共寶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千軍,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黨組成員陳冬曉,鳳翔區委副書記馬少輝,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馬建剛,副區長吳國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陜西省農機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陳軍教授,國家甘薯產業體系寶雞綜合站站長、陜西省甘薯產業體系首席專家、寶雞農科院二級研究員、院長劉明慧等領導,市農科院、市農機中心、鳳翔區農機中心相關人員,鳳翔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鳳翔區虢王鎮主要領導,鳳翔區甘薯種植合作社、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及農機企業負責人等40多人參加會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