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近日,寧波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寧波市鄉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作了全面規劃。
《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五年過渡期。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根據十九大報告明確的發展戰略安排,2021年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進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這對全市“三農”如何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加快推進產業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規劃》明確了總體目標,高質量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行動,深入實施綠色都市農業強市建設,結合國土空間整治,形成“一縣一平臺、一鎮一園區、一村一基地”的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到2025年,創建4個規劃布局美、產業融合深、產業鏈條長、功能拓展廣的未來示范農業園區和6個以農業主導產業為基礎的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城鄉融合、產村融合、引領農業現代化的都市農業公園等10個現代化鄉村產業發展大平臺,實施農業經營主體技改示范項目100個,打造農業產業化共富聯合體100個,建設數字農業示范園區10個,培育寧波市級農業區域公用品牌1個。全市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全面提高,重要
農產品生產保供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產業鏈條延伸拓展銜接緊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水平進一步提升,為寧波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在糧食生產方面,《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穩定在80萬畝,建成100個糧食綠色高產示范基地、100個優質稻米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70萬噸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4萬畝左右,糧食總產量達到65萬噸以上,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以上。
在推進機械強農方面,《規劃》提出:
加快補齊重點領域農機使用短板。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推動農業機器換人,打造一批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示范基地、農機創新試驗基地、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和數字農機應用示范基地。加大微型耕作、采收摘、軌道(索道)運輸、節水灌溉、無人機植保等適用農機使用。全面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加快攻克畜牧、茶葉等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難關,加大設施大棚推廣力度。加大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設施農業領域的應用。到2025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以上。
分產業推廣先進機械設備。聚焦糧油、蔬菜、茶葉、林果、漁業、畜禽等重點產業,推廣應用適合寧波產業的農機裝備。聚焦糧油產業全程機械化,推進耕作水平控制、無人機直播、高速移栽、高效植保、烘干等裝備應用,加大保鮮倉儲、產后加工的集成配套。著眼主導裝備智能化,加快推動電動運輸、水肥一體化設施以及多功能作業平臺等設施結構集成配套,積極發展智能溫室、農業機器人、智能采摘收獲等設備設施。堅持“六化”引領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推廣洗消飼喂、通風控溫、空氣過濾、環境感知、紅外測溫等設備應用。實施漁業領域“機器換人”,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生產和管理系統。
深化農藝農機融合。建立農藝農機融合專家組和產業機械化技術服務團隊,針對機械化薄弱環節以及新的品種、新農作制度和新種養模式,開展農藝農機協作攻關,推進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的標準化,推廣機械化農藝方式、作業規范和質量標準。根據機械作業要求,改進品種選育、農作制度、栽培和養殖模式,形成可指導當地生產的農藝農機融合技術標準體系。加強農藝農機融合成功模式的引進示范,建設一批高水平農藝農機融合示范基地。
加大基礎設施宜機化改造。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耕作田塊小變大、陡變平、彎變直以及電力、機耕路、無線網絡的互聯互通。推進農田、果園、茶園、畜牧養殖、水產養殖、高標準農田等標準化建設。結合宜機化項目,建設一批機耕道路和農機下田坡道、會車點,改善農田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
同時,在農機數字化方面,發展智慧農機,推進智慧農機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智能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全面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到2025年,建成數字農業工廠50個,示范帶動規模化種養基地完成數字化改造250個。積極培育和發展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業等有苗頭、有潛力的鄉村產業。加快智能化農機裝備自主研發,積極發展農業機器人、農業無人機、數控噴藥、智能采摘、畜禽智能化養殖及糞污處理等智能化裝備。以智能農機、人工智能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業,孵化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潛力大的農機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現代智能農機戰略產業集聚基地。
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寧波市農業農村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