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山西省關于印發2021有機旱作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2021-04-30 12:00:29 來源: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 閱讀量:15287 評論

  晉農機工發〔2021〕3號
 
  各市、縣農機中心(農業發展中心):
 
  為搞好全省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工作,省農機中心制訂了《2021年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行動計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
 
  2021年4月26日
 
  2021年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行動計劃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我省“轉型出雛型”的關鍵之年。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作用,助力全省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快速發展,特制定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行動計劃。
 
  一、主要目標
 
  重點圍繞小麥、玉米、雜糧等農作物生產需求,開展秸稈處理、耕整地、精量播種、施肥、中耕、植保、灌溉、收獲、烘干、儲運等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推廣,加快推進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2021年,完成機械化秸稈還田2300萬畝;完成機械化秸稈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轉化量360萬噸;完成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4700余畝;利用中央現代農業發展項目資金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完成深松作業面積540萬畝;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穩定在850萬畝以上;完成雜糧有機旱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助面積12.5萬畝;農機作業監測終端保有量達到1萬臺以上,農機作業補助遠程監測面積達到基本全覆蓋。
 
  二、重點工作
 
  (一)機械化秸稈還田
 
  以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利用為主,堅持秸稈還田與免少耕播種、深松(翻)旋耕相結合,因地制宜確定還田方式,重點推廣秸稈翻埋還田、碎混還田和免少耕覆蓋還田,有條件的地方每2—3年要進行一次機械化還田后的耕地深松(翻)作業,建立科學合理的機械化耕作制度。鼓勵引導丘陵山區農民和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秸稈堆漚有機肥,增加有機物料還田;鼓勵農民開展整稈覆蓋還田。2021年全省小麥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率要達到90%以上,玉米秸稈直接還田率達到70%以上,農作物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到2300萬畝。
 
  (二)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
 
  開展不同模式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培訓和示范引導,積極探索和解決秸稈綜合利用中的技術難題。重點在北部冷涼地區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區,建立較完善的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運體系,進一步優化秸稈綜合利用結構和方式,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化發展。堅持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原則,優先發展秸稈飼草化、肥料化利用,在滿足農業和畜牧業需求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繼續實施秸稈回收打捆機械裝備購置補貼政策,引導秸稈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發展,不斷拓展利用領域,提高綜合效益。2021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轉化量達到360萬噸以上。
 
  (三)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以改善丘陵山區農機作業基礎條件為路徑,以工程技術措施為手段,通過對丘陵山區坡耕地進行田塊改造和田間道路建設,拓展中大型農業機械的應用空間,促進丘陵山區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發展。2021年,完成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試點項目任務4727畝。
 
  (四)農機深松整地作業
 
  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十四五”規劃,擴大作業補助實施范圍,統籌安排購機補貼資金向大馬力拖拉機及深松整地作業機械傾斜,采用信息化遠程監控方式,繼續全面推行深松作業第三方質檢服務工作。積極爭取中央現代農業發展項目資金,組織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項目。2021年,完成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任務540萬畝,作業補助面積達到230萬畝以上。
 
  (五)機械化保護性耕作
 
  持續發展保護性耕作。實施以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及深松整地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實現保水、保土、保肥和節本增收,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帶動農業可持續發展。2021年,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穩定在850萬畝以上。
 
  (六)雜糧有機旱作全程機械化作業補助
 
  圍繞谷子、高粱等雜糧作物,組織實施優質雜糧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助,完善雜糧機械化生產模式和機具配備方案,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提升雜糧有機旱作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和雜糧全產業鏈開發。2021年,投入資金1000萬元實施雜糧有機旱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助,完成作業補助面積12.5萬畝。
 
  (七)智慧農機平臺建設
 
  利用山西省智慧農機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各類農機化生產大數據,提供我省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物聯網、農機安全監管、農機網上市場、農機社會化服務等解決方案,實現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精準化農機管理服務。引導鼓勵農機合作社、農機戶安裝使用“嘀嘀農機”手機軟件,實現供求信息發布、競價接單和農技咨詢等服務。農機作業監測終端保有量達到1萬臺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
 
  各地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優先發展戰略。要統籌安排購機補貼資金,向有機旱作農業作業機械傾斜。要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保障任務目標的完成。
 
  (二)強化服務意識,宣傳發動群眾
 
  各地要組織技術人員,尤其是全省農機化生產專家指導服務組成員,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及時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發動農民群眾主動實施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