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補貼動態】
桂林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量破億
連日來,桂林市農業農村局派出3個督查小組,深入全市17個縣(市、區)開展為期一周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專項督查,加快推進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科學、高效、規范、廉潔實施,確保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富農、興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為“十三五”收官劃上圓滿句號。據悉,截止目前,桂林市今年積極爭取并落實使用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628.698萬元,共補貼各類農機具20759臺(套),受益農戶15853戶。今年該市中央資金使用量自2004年開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第二次破億,2015年,該市使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145萬元。
據桂林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機構改革后,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的職能定位,重在“服務”二字。今年以來,該市各級農機部門堅持以服務“三農”為主線,切實強化“農機部門姓農、農機工作為農、農機事業靠農”的宗旨意識,大力發揮“新時代、新農機、新作為”作用,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現代農機服務好現代農業。在農機購置補貼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動補貼受理窗口前移至鄉鎮,在購機集中地、集市或鄉級政務大廳等,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受理申請、核實登記等“一站式”服務,構建鄉級農機購置補貼辦理服務網絡。通過手機APP或電腦聯接手機熱點來解決網絡問題,攜帶便攜式電腦、打印機、相機等器材深入各鄉鎮、村委,甚至走到田間地頭、進入購機戶家中設點辦理農機購置補貼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辦理地點和辦理時間信息提前通過各村委農機管理員、手機短信等通知每個購機戶,讓農戶在家中就能把所有補貼手續辦好。尤其是面對年初突發疫情的嚴峻形勢,該市各級農機部門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不等不靠,迅速行動,積極履責,多策并舉,扎實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和農機化工作,確保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截止目前,該市共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5000余人次進鄉入村開展農機技術維護維修工作,幫助和指導農機手保養、調試和檢修各類農機具4.9萬臺,組織29.4萬臺各類
拖拉機投入農業生產,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通過切實改進服務方式,有效提升服務水平,農機化工作群眾滿意度大大提高,進一步營造了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直接的獲得感、幸福感。
龍勝縣農機服務中心扎實推進農機購置補貼核驗機具工作
為高效推進龍勝縣農機購置補貼核驗機具工作,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確保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以農業機械化促進全縣農業發展質量的提升。近日,廣西龍勝縣農機服務中心以服務農戶、方便群眾為工作思路,組織人員深入鄉鎮扎實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機具入戶核驗工作,對軌道
運輸機等重點機具加強信息核實,認真對購機戶身份證、銀行卡、購機發票、供貨合同、產品合格證等信息進行核實登記、拍照取證。
截止目前,全縣共申請辦理補貼機具662臺(套),受益購機農戶655戶,審批辦理補貼資金82.5680萬元,已超額完成全年任務(40萬)。
南寧召開2020年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會議
廣西南寧市積極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項目,截至目前,全區有3個縣區啟動實施,其中賓陽縣已成功報廢了兩臺農機,南寧市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定為試點市。為了整體推進全市的實施進度,10月13-14日,市農業農村局在賓陽縣舉辦全市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會議。自治區農機服務中心產業發展部、市農業農村局、15個縣(區、開發區)農業農村局的分管領導、業務骨干等共40多人參加了培訓。
本次培訓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內容針對性強,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會上,市農業農村局副調研員黃平珠作開班動員講話,分析了目前報廢更新補貼工作形勢,強調要嚴格執行實施方案和工作程序,規范操作,確保政策規范、高效、廉潔實施。接著,賓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桂丙作了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經驗交流、自治區農機服務中心產業發展部朱劍楠解讀了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實施方案和操作流程、廣西車船公司就農機報廢工作流程作了詳細演示。隨后,在廣西車船公司賓陽分公司觀摩了谷
聯合收割機報廢拆解及系統操作全過程,以成功、可借鑒的案例給學員上了生動的一課,受到學員們一致好評。
本次培訓班旨在加快推進南寧市2020年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工作,要求各縣區立即行動起來,堅持“農民自愿、國家扶持、方便高效、促進更新”的原則,以開拓創新、扎實有力的工作舉措,切實做好這項重要工作,全力推動南寧市農機裝備結構優化,促進農機化綠色高質量發展。
象州縣農機購置補貼助力脫貧攻堅
象州縣位于廣西中部,全縣轄8鎮3鄉,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人。象州縣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優質谷、甘蔗、桑蠶、水果,有“桂中糧倉”之稱,是全國“雙高”糖料蔗生產基地縣。近年來,象州縣依托獨特的氣候資源和地域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目前,全縣糧食播種面積44.85萬畝,水果種植面積36萬畝,甘蔗種植面積15.29萬畝。象州縣農機部門也緊跟產業調整的步伐,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需要,大力推廣各類主要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生產全程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步入了新時代。
一、依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鼓動農民購機用機。
2011年以來,象州縣堅持把農機補貼政策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農機補貼資金的撬動投資效應,全力調動群眾購機、用機的積極性。象州縣農機部門積極爭取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支持,每年均以縣人民政府的名義印發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并通過印發農機購置補貼宣傳手冊,利用農機化信息網、政府門戶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廣泛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方案及辦理流程,組織工作人員走村入戶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宣傳活動,提高村民、特別是貧困群眾對強農惠農政策的知曉率,并進一步規范辦理農機購置補貼手續,促進農機補貼政策的精準有效實施。2011年以來,全縣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2億元,補貼1.9萬戶群眾購買農機具2.1萬臺(套),其中補貼貧困戶4845戶購買農機具,占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1660戶的42%,全縣農機總動力由27.7萬千瓦增加到37.2萬千瓦,所有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47.5%增加到67.94%,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70.18%增加到84.3%,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8.65%。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有力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二、依據農業產業結構布局,精準推廣先進適用機具。
近年來,象州縣堅持“穩糧、保蔗、擴桑、優林、強果蔬”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縣域東部以種植水果為主,縣域西部以種植甘蔗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布局。縣農機部門結合全縣產業發展實際,以基層農機站為依托,深入鄉村農戶,積極開展農機需求和發展模式調研,并主動與農機生產廠家和農機經銷商溝通,有計劃、有步驟地在縣域西部片鄉鎮建立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為依托宣傳和推廣適宜于象州縣的大中型拖拉機、深耕深松機、甘蔗種植機、甘蔗聯合收割機、蔗葉粉碎還田機、蔗葉撿拾打捆回收機及各類噴灌機械等先進適用、高質高效的甘蔗生產機具。2018年以來,全縣共引進22臺甘蔗聯合機實施機收作業,甘蔗年機收量突破1萬噸,甘蔗聯合收割機擁有量實現了“零”的突破。目前,全縣已擁有甘蔗聯合收割機8臺,甘蔗種植機10臺,甘蔗中耕培土機839臺,大中型拖拉機1199臺,灌溉機具3100臺。甘蔗生產機具的增加為甘蔗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奠定了物資基礎,制約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機種、機收問題實現了質的突破。同時,縣農機部門還主動作為,在水果發展較多的縣域東部片鄉鎮建立水果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力推田間軌道運輸機、水果分選清洗打蠟機、水果保鮮冷庫、植保無人機、田園管理機、微灌設備等水果生產機械,以點帶面推進水果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目前,全縣已引導群眾購置用于水果生產的割草機6697臺,果樹修剪機694臺,田間軌道運輸機230多條,水果分選清洗打蠟包裝生產線240條,水果貯藏保鮮冷庫60座4.8萬立方米,植保無人機65臺,這些水果生產機械的添置讓象州縣水果生產全程機械化步入了快車道,水果生產產業鏈初步形成。
三、鼓勵社會化作業服務,降本增效帶動貧困戶致富。
象州縣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補助、深耕深松作業補助和甘蔗機種、機收作業補助等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開展機械化代耕、代種、代收、代管、代送等作業服務,實現了甘蔗生產降本增效、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攻堅的目標,扭轉了甘蔗生產因生產成本大、勞動力不足、收入相對低導致種植面積逐年下滑的局面,成功地在適宜種植甘蔗的縣域西部片鄉鎮穩住了甘蔗種植面積,西部片鄉鎮貧困戶因蔗脫貧、依蔗致富。近年來,縣農機部門主動作為,成功引進縣外7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到象州縣實施代耕、代種、代收、代管、代送等作業服務,成功扶持石龍鎮貧困村——花山村經濟能人組建了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并通過建立“示范基地+合作社+普通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引導種蔗農戶實施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降本增效,間接增加貧困戶收入。2016年以來,石龍鎮花山村共有900多戶農戶種植甘蔗,其中50%的農戶使用合作社提供的機械化作業服務,117戶貧困戶戶戶使用合作社提供的機械化作業。合作社按機耕、機收作業100元/畝,機種作業150元/畝提供服務。機械化耕種收可為種蔗貧困戶節省200元/畝開支,合作社每年可間接為種蔗貧困戶增加收入580元,為117戶貧困群眾間接增加收入6.7萬元。由于甘蔗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石龍鎮花山村群眾種蔗積極性日益高漲,并主動要求建立甘蔗“雙高”基地,成為象州縣推廣和使用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成功范例,花山村群眾因蔗建起了新樓房,貧困戶依蔗實現了穩定增收,貧困村如期實現了脫貧摘帽。
四、大力推廣水果生產機械,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由于種植水果單位面積收益較高,且象州縣氣候適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于發展柑橘類水果生產。2013年以來,象州縣縣委、縣人民政府將水果生產產業作為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之一。目前,全縣水果種植面積已達36萬畝,其中沙糖橘面積達34萬畝,年產量達到50萬噸。但由于象州縣水果生產是新發展的產業,機械化生產水平比較低,縣農機部門主動與縣農業農村部門聯系,并通過深入基層調研、外出考察學習等方式摸索出象州縣發展水果生產機械化的一套模式。通過發展砂糖橘高效水肥一體化及機械化植保入手,解決水果的品質問題;從推廣使用水果分選、清洗、打蠟、包裝機具入手,促成了選果廠的形成和提檔升級;從補貼水果貯藏保鮮冷庫設備入手,解決了水果延長銷售期和提高品質增加銷售價格的問題。近年來,象州縣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已發展了80多家選果廠,已建成了240條水果分選清洗打蠟包裝生產線和60座共4.8萬立方米水果貯藏保鮮冷庫,還推廣安裝了230多條田間軌道運輸機、65臺植保無人機和數千臺果樹培土機及打藥機具。由于水果生產機械化的成功推廣,象州縣水果生產實現了良性循環,水果產業鏈初步形成,大部分貧困戶因種植水果而脫貧致富。光水果清洗包裝及冷藏機械即可為每斤水果增值1.5元以上。同時選果廠還可就地就近解決貧困戶就業增收問題。
下一步,他們將更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服務能力,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積極作用,鼓勵群眾購機用機,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讓水稻、甘蔗、水果等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駛入快車道;努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成為象州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脫貧奔康的支柱產業。
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 桂林市農業農村局、廣西桂林市龍勝縣農機服務中心、 廣西南寧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科、 象州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