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百色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總面積3.62萬平方公里,山區占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僅占4.6%,屬于典型的山區。百色市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形條件結合多部門力量開展了農業產業宜機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水田條田宜機化建設
近年來百色市以農業部門牽頭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共121萬畝,實現了水田宜機化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推動了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進程,2019年百色市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達76%。
主要做法:
(一)地塊互聯互通:通過開挖回填土壤等工程措施,修建地塊進出坡道、完善田間道路,實現相鄰地塊之間、地塊與道路之間銜接順暢,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進出地塊需要。
(二)消除作業死角:對尖角、彎月形等影響農業機械作業的異形地塊,進行開挖回填、截彎取直等整理,消除地面和耕層內影響機收作業的石塊及其他障礙物,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要求。
(三)優化地塊布局:地塊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實現以條帶狀分布為主,延長機械作業線路,減少機械折返頻次。
(四)合理布局溝渠:根據改造后的地塊坡向和其他相鄰地塊雨水排泄流向,合理布局溝渠,兼顧農業機械通行需要,深開主溝、背溝和圍溝,少開或淺開廂溝和支溝。
(五)土壤培肥熟化:地塊改造前后,對土壤表土層進行剝離和回填。通過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糞肥施用等生態培肥方式,結合深松、旋耕等機械化措施,培肥熟化土壤,提升地力。
二、丘陵地區宜機化建設
主要集中在坡度15°以下的緩坡即“雙高”糖料蔗基地的建設。目前全市“雙高”糖料蔗基地共6.75萬畝,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加速推進,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逐步形成,農業經濟得到優化發展,且“雙高”糖料蔗基地補貼政策力度較大,促進了宜機化的發展,也為農機具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推動了糖料蔗生產機械的購買及應用。
“雙高”糖料蔗基地宜機化建設內容:包括小塊并大塊、合理規劃建設機耕道、合理設置給排水設施、推坡降坡、填溝平塘、撿石碎石、移除樹根等障礙物、平整蔗地等。
宜機化建設后達到:
(一)地塊:改造連片區域面積達到50畝以上,沒有出露石芽、樹根、水泥墩柱等影響農業機械作業的障礙物。
(二)田間道路:田間主干道寬度4米以上,采用泥結石路面,田間道路滿足農機作業地頭回轉及糖料蔗
運輸車輛行走要求;道路能充分滿足雨季排水需求。
(三)水利設施:輸水干管、配水管網工程及噴頭、
滴灌帶、
滴灌管、微灌帶,水溝、水渠等田間水利設施適應全程機械化作業需要,不出現阻礙機械化作業的情況。
2019/2020榨季,百色市“雙高”基地機耕采用大型拖拉機配套三鏵犁、旋耕機開展耕、整地作業,完成機耕面積15930畝,機耕率為100%;機種采用大型拖拉機配套甘蔗聯合種植機開展機械化種植,完成機械化種植15930畝,機種率為100%;收獲環節采用大型切斷式糖料蔗聯合收獲機進行機械化作業,完成機械化收獲827畝,2019/2020榨季全市“雙高”糖料蔗基地綜合機械化率達70.4%。
三、山區宜機化改造
除了少量的丘陵、平地外,百色市更多的地形是山區。近年來,百色市根據自身地形特點,不斷發展芒果、柑橘、油茶、茶葉、獼猴桃等山區優勢特色產業,以芒果產業為例:百色市是全國重點芒果生產基地之一,據2019年統計,全市芒果種植面積約130萬畝,產量約60多萬噸,產值近39億元,是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而百色市大部分芒果種植于山區,存在機耕道路不暢、機械作業難、運輸難等機械化作業瓶頸,進而放大了芒果生產用工難、成本高、經濟效益低、核心競爭力弱等問題,這也是百色市山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
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促進丘陵山區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動丘陵山區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自2018年開始,百色市通過自治區農機服務中心的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對當地丘陵山區宜機化工作進行了探索,以提升丘陵山區優勢特色產業機械作業水平。總結出一個適合山區地形的宜機化案列。
(一)宜機化項目名稱及其規模。百色市田陽區20萬畝生態扶貧產業核心示范區山區宜機化建設項目。項目累計投資260萬元(其中業主自籌96萬元,財政資金164萬元)建設面積1000畝。
(二)宜機化建設標準。機耕道路寬度應在3.5米以上,路面平整無明顯坑洼,基本滿足中小型農用車輛通行需要;山地平緩地帶梯帶出入口寬度在1.3米以上 ,坡度不大于 15°,梯帶條田地面應較平整;坡度較大的梯帶條田出入口寬度在1米以上 ,坡度不大于 25°,梯帶條田地面無明顯坑洼,可順暢通行小型農機作業機械,機具通行寬度在1米以上。
(三)宜機化改造內容。
1、機耕道路建設。采用購買服務方式,使用挖掘機械進行機耕道路建設,解決機耕道路不暢通的問題。
機耕道路建設前后對比
2、條形梯田機械建設。對條田梯帶作業面寬度不足、路面坑洼不平,不適合農機進入作業的條田梯帶進行宜機化改造,解決機械進入各條形梯田開展作業問題。
條形梯田機械建設前后對比
3、優化布局、做好互聯互通,對梯帶機具作業面上影響連續作業的農業設施(軌道運輸機、水肥一體化設施等)進行處理,盡量延伸農機作業線路,保障農機具在梯帶上的連續作業的通行需求。對橫于梯帶路面上的軌道運輸線進行探索建設,將軌道沉降與路面平齊。
4、梯帶條田出入口和路網改造。根據梯帶條田實際情況對各梯帶進行宜機化建設,實現條田與耕作道、耕作道與外部路網互聯互通,滿足小型農業機械作業和進出通行需要。
(四)宜機化效果。通過示范基地宜機化改造,進一步提高丘陵山區優勢特色產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通過“以機換人”,每年減少人工投入1/4以上,節省人工費用約70萬元以上,進一步減少勞動力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丘陵山區優勢特色產業產量和品質,促進優質高產增收,助力丘陵山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四、陡坡山地產業生產機械化推廣
除了以上地形外,百色市還有半數以上特色產業種植在陡坡山地,我農機部門為使這部分陡坡山地產業能夠實現生產機械化作業,近年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紅利,大力推廣適合丘陵山區的單軌運輸機,解決丘陵山區特別是山區運輸的難題,取得了良好成效。單軌運輸機體積小、質量輕,易于搬移,占地面積小,安裝簡單、安全性能高,操作簡單,相比普通的運輸方式,不需要單獨開辟專用運輸道路,大幅度降低投入成本并節約土地資源。
在一年多的實施時間,百色市已安裝2000多臺單軌運輸機,涵蓋了芒果、柑橘、火龍果、百香果、油茶、茶葉、楊梅、西紅柿、甘蔗等產業。根據使用效果看,節本增效降低勞動強度非常明顯:每臺軌道運輸機可運輸200公斤的物資,45°坡度內能保持一定的勻速行駛,效率是人工運輸的20倍以上,減少人工投入1/4以上,節省用工成本90元/噸。
五、宜機化改造的困難和問題及其對策
(一)困難和問題
1.百色市山地地形占比高,導致宜機化改造投資比平原、丘陵地區更多,財政壓力較大。
2.地勢較陡峭的山區通過坡改梯實現宜機化建設,會導致水土大量流失。
3.受傳統思想約束,還存在部分農戶不愿意推平田埂,土地整治小塊并大塊工作受阻,水田條田宜機化建設工作推動難度大。
4.因百色市糖料蔗種植業經濟效益偏低,導致除使用財政資金扶持建設的“雙高”糖料蔗基地外,其他糖料蔗種植基地業主無自發開展宜機化改造工作的意愿。
(二)對策
1.建議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丘陵山區標準宜機化建設,政府財政資金向丘陵地區宜機化建設項目傾斜,設立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財政專項,大力支持丘陵山區開展宜機化改造。
2.在地勢較陡峭的山區建議加大推廣安裝軌道運輸機,進一步解決山區特色產業運輸問題及坡改梯導致水土流失問題。
3.完善農機作業需求與土地宜機化改造建設配套政策措施,并做好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優勢宣傳,召開現場培訓會讓農民群眾充分認識到宜機化改造的好處。
4.大力推行糖料蔗作業補貼政策,減輕糖料蔗業主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收益,同時解決土地集約化經營問題,擴大、提升土地宜機化整治面積和質量,引導業主自主開展宜機化改造建設。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