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熱點關注】日前,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810號建議(關于破解“品牌、人才”建設瓶頸,提升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的建議)進行了答復,答復中指出我國一向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2018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深入推進農業品牌化”“培育
農產品品牌”“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當前,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已經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脫貧攻堅、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選擇。
提升品牌影響力:解決農產品優價問題
強化頂層設計。2018年深入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全面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并以水果、大米、茶葉、水產品為重點加強品牌建設。
夯實品牌基礎。截至2018年底,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獲證單位超過1.6萬家,產品總數達3.8萬余個,并通過綠色食品宣傳月、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有機食品博覽會等活動,培育了一批綠色農產品。
創新營銷推介。充分利用各農業展會和產銷對接活動,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重點,創新開展一系列全國性農業品牌專場推介,精彩展示我國農業品牌的建設成果。
加大宣傳推廣。2015—2016年,連續兩年開展百個合作社百個農產品品牌公益宣傳活動;2018年,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上均集中開展了農業品牌宣傳推介;2019年出版《品牌故事》,生動講述農業品牌故事。
人才支撐: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新舉措
高度重視農民教育培訓和涉農人才培養工作,積極推動涉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涉農人才培養模式,以此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長期性工程,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健全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多年來,通過發揮各級農廣校的主體支撐作用,凝聚了農業院校、科研院所、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多種力量,推動形成市場力量和多方資源共同參與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90.9億元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其中,2018年、2019年每年達到20億元,每年約100萬農民受益。
創新培養模式。2018年,組織開展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018年,印發《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吸引生源報考涉農專業,培養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2019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通知》提出,推進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銜接貫通培養,實行農學結合、彈性學制等培養模式,培養具有中高等學歷的高素質農民;同時多年來,堅持執行涉農中職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
大力推進農民學歷提升。2018年,組織修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規范農業中職學校專業建設,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2019年,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面向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開展高職擴招專項工作。
加強農業品牌電商等人才隊伍建設。指導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組織開展農業品牌專題培訓,提升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品牌建設能力。
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創新涉農項目工作運行機制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積極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拓寬融資渠道,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擔保貼息、以獎代補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于2015年啟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推動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目前,全國農擔體系政策框架已經基本搭建,農擔惠農政策目標逐步實現,截至2018年底,33個省級農擔公司累計擔保金額1144.2億元,擔保項目32萬個。
將農業保險作為支持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不斷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開展了農業大災保險試點、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試點,將三大糧食作物制種保險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層次高保障的農業保險需求。
同時,綜合采用直接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定向委托、以獎代補、稅收優惠等方式,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積極性。
農業品牌建設:探索建立支持品牌農產品提升計劃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堅持市場、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多元參與的原則,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為抓手,強化品牌標準體系和制度建設,指導各地加強農業品牌創建,塑造一批在影響力大、競爭力強、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業品牌。
加快推動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工作,2019年建立完成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子目錄,對進入目錄的品牌實行動態管理。
開展評價標準和制度體系建設,建立科學評估機制,推動農業品牌規范有序發展。
創新品牌營銷推介,充分利用農業展會、產銷對接、電子商務等平臺和傳播渠道,開展宣傳推介,增強農業品牌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以區域公用品牌為重點,創新開展全國性農業品牌專場推介。
加強農業品牌培訓,強化經驗交流,推進協同合作,進一步提升農業品牌建設能力和水平。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