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廣西關于印發2019年秋冬種馬鈴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9-08-16 08:46:19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閱讀量:22724 評論

  【農機網 通知公告】 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
 
  為更好地抓好今年我區秋冬種馬鈴薯生產,確保完成馬鈴薯優勢區創建的目標任務和良種良法示范推廣落實到位,加快推動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我廳制定了《2019年秋冬種馬鈴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19年8月7日
 
2019年秋冬種馬鈴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提高秋冬種馬鈴薯生產技術水平,促進糧食穩產豐收,現就我區秋冬種馬鈴薯生產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選好脫毒良種,強化種薯質量監管
 
  脫毒良種是馬鈴薯獲得高產的基礎,各地要高度重視把好種薯質量關,大力推廣脫毒良種。要根據當地生產條件、栽培習慣和市場需求等情況,引導種植戶選擇生育期適合、適銷對路的高產、、抗病品種。目前,在我區種植表現較好且已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的品種有費烏瑞它、興佳2號、桂農薯1號、桂彩薯1號、中薯3號、大西洋、克新18號、合作88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為有效減少霜凍冰凍危害,搶抓時機提早上市,冬種馬鈴薯推薦以早、中熟品種為主,秋種馬鈴薯以早熟品種為宜。
 
  各地要加強對馬鈴薯種薯質量監管,確保種薯符合GB 18133-2012《馬鈴薯種薯》的質量標準(好達到原種或一級種以上)。在調運種薯時,要嚴格核查供種企業是否管理規范、誠實可信、證照齊全(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種子合格證、植物檢疫證等),種薯標簽及包裝、運輸是否符合相關規范,杜絕三無種薯和凍壞、不合格種薯或商品薯進入生產環節。馬鈴薯優勢區創建縣(市、區)更要加強種薯質量的監管,對運用不合格種薯的實施主體不予辦理種薯補貼或種植補貼。
 
  二、抓好播前準備,搞好種薯處理
 
  我區秋種馬鈴薯種薯要在8月中旬前調運到位,冬種馬鈴薯種薯要在國慶前后調運到位。播種前要及早進行種薯處理。種薯處理要重點抓好選種、切塊、消毒、催芽幾個環節。切種前曬種0.5~1天,邊曬邊剔除病薯、爛薯和雜薯。切種時要搞好切刀、切板消毒。種薯切塊大小以25~30克為宜,并且盡量連結有頂端部位,形狀以菱形四面體為好,避免切成薄片。種薯切塊時頂部和基部切塊好分別放置,分開催芽和播種,以保證出苗整齊便于生產管理。可選用65%甲霜錳鋅或687.5克/升銀法利懸浮劑(或者72%克露可溶性粉劑100克)、77%可殺得3000可濕性粉、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兌水后進行薯塊消毒,也可用亮盾、生石灰粉等包衣消毒。常用的催芽方法主要有稻草覆蓋催芽和沙床催芽或濕潤土壤埋藏催芽。催芽時要保持室內干燥、通風。如果在室外進行,要開好四周排水溝,加蓋彩條布或塑料薄膜,預留好通風道和隔熱層,防止日曬雨淋或水淹。
 
  三、緊扣種植季節,適時適墑播種
 
  秋種的適宜播種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冬種馬鈴薯的適宜播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遲不超過11月底。播種時土壤含水量達到大持水量的60%左右,土壤過干,在播種后要通過溝灌補水;土壤過濕不利于耕整,且易造成爛種,應在土壤含水量較適宜時再整地播種。秋種馬鈴薯每畝播種量150公斤,冬種馬鈴薯每畝播種量150~200公斤,種植密度為每畝4500~5500株,采用雙行單株方式種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人工或機械播種后要整理畦溝,用畦溝細土蓋種蓋肥5~8 厘米,然后覆蓋稻草或地膜,在稻草或膜上覆土3~5厘米。采用機械種植的,使用施肥播種鋪管蓋膜一體機作業,即用前后輪距1.2 m的四輪拖拉機和配套的雙行播種機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起壟、鋪放滴管和覆蓋地膜。
 
  四、堅持配比均衡,科學合理施肥
 
  耕整地前,每畝全田均勻撒施腐熟農家肥1000~1500公斤(或腐熟和經過滅蟲的雞糞500~800公斤)、敵百蟲或辛硫磷配制的毒土5~10公斤(每畝用5%毒死蜱或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拌細土5~10公斤)。然后用大馬力四輪拖拉機旋耕碎土2~3次,使土壤細碎,田面平整無雜質。
 
  采用機械作業施肥的,播種時采用一體機完成基肥施用。采用人工種植的,整地后先按規格整好畦,然后在中間開10~15厘米寬的播種溝,條施化肥后在肥料兩邊品字形播種。土壤肥沃的田(地),每畝施三元硫酸鉀型復合肥(15-15-15)100~150公斤、硫酸鉀肥10~15公斤。土壤肥力中下的田(地),每畝施三元硫酸鉀型復合肥(15-15-15)150~200公斤、硫酸鉀肥15~20公斤。機播作業要注意提高播種質量,謹防漏播、漏肥和覆土過淺。播種、蓋膜后用馬鈴薯上土機或其它培土機或人工清溝蓋土。中后期肥料不足的,用沼氣液、水溶性肥料或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通過人工或無人機進行葉面噴施,每隔10~15天葉面噴施一次,共噴施3~5次。
 
  五、堅持統防統治,抓好病蟲防控
 
  秋冬種馬鈴薯齊苗后,重點要抓好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及黑莖病、蚜蟲等主要病蟲害的防控工作。早疫病發病初期,可選用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嘧菌酯(阿米西達)、百菌清、惡霜靈錳鋅(殺毒礬)、氫氧化銅(可殺得)等藥劑800~1000倍液連續噴施2~3次,每隔7~10天噴一次。預防晚疫病、環腐病及黑莖病,可在齊苗后用150~200克丙烯基雙二硫代氨基甲酸鋅等保護性藥劑兌水50公斤噴霧預防。在有利發病的低溫高濕天氣或病害發生較迅速時,用75~100克氟吡菌胺和霜霉威鹽酸鹽復配混劑或霜脲氰和代森錳鋅混合制劑兌水50公斤噴霧防控,每隔7~10天噴1 次,連噴3~5次。黃萎病可用枯黃原粉等藥劑防控。雜草較多的田塊,可選用馬鈴薯田苗后專用除草劑進行防除。白花菜等雜草較多時要人工及時拔除,以免遮光搶肥。
 
  六、強化防災意識,做好防霜抗凍
 
  我區冬種馬鈴薯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2 月中旬容易遭受霜凍、冰凍為害。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組織種植戶做好霜凍或冰凍的防御工作。霜凍或冰凍的預防措施主要有灌水防霜、噴水防霜、排水抗凍、覆蓋防寒等。霜凍、冰凍過后的補救措施主要有淋水除霜和施肥促長等。各地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類施策,確保冬種馬鈴薯生產安全。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