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本站原創】 “三農”問題一直是關系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如何解決也是多年來探索的重點,2018年2月4號,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就是為了解決“三農”問題。
目前城鎮化發展日益加快,導致大部分農民相繼進城務工,留下老人、婦女和兒童,導致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勞動力銳減,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表示“如果一個村沒有了人氣、沒有了人才,這個村的發展肯定搞不好。”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還是在“人”,為了使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要大力培育新主體和新農民,要通過各種政策,把外出的能人引回來,把城里的人才引下來。
鄉村振興與農村人口外流之間的一場博弈
農村“空心化”有利有弊
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很大的阻礙,但是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辯證的看待。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城鎮化的一種必然結果,對于分流農村人口,加速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都有巨大作用;另一方面造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造成消極影響,對農村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隱患。
因此,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既不可以一味地批判,也不可以一味地推崇,解決這個問題應該以解決人口空心化為核心,以解決農村科技空心化以及新型農民空心化為突破扣,逐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吸引“人氣”
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大量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率農業設施裝備、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越來越多被引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職業化農民。
以往的傳統農民是被時代烙印上的身份,不是農民主動選擇的,而且人們對傳統農民普遍的印象是一種生活在農村、收入低、素質差的群體,是貧窮的“身份”和“稱呼”,而不是可致富、有尊嚴、有保障的職業。要轉變人們對農民的認知,就得使農民成為一種有身份、有知識、有保障的職業。新型職業農民將以從事農業作為固定乃至終身職業,是真正的農業繼承人,通過他們來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建設村莊,對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有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還可依靠政策的調整將外出務工的能干型人才吸引回鄉村,也可以將城市里的實干型人才引下來,為鄉村發展積蓄力量,把鄉村振興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勞動力來實現,而農村大部分人口外流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造成了很大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源頭上找方法,將農民變成有身份、有地位、有保障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人才吸引政策將能干的人才吸引回鄉村,為鄉村振興出力,才是解決“空心化”問題的實用型手段。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