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機網 一周看點】去年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之后,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呈現加速融合的發展態勢,各地創建示范基地積極性持續高漲。
我國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應用邁出堅實一步
2017年度認定的示范基地,更加凸顯了在優化資源配置、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管理效能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的新動能作用,探索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為示范帶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加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點擊查看詳情 毫無疑問,在
拖拉機市場,那些憑借雄厚的技術積淀與群眾基礎成名已久的“明星”產品,永遠是用戶的“心頭肉”。
拖拉機市場明年或將觸底反彈
今年拖拉機市場整體低迷、趨向飽和,但細分拖拉機市場仍有空間等待挖掘。現實情形是,我國丘陵山地地區需要中小馬力拖拉機,而我國北方地區土地流轉帶來的規模化作業對大馬力拖拉機需求旺盛。
點擊查看詳情 農業機械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工人化,這些都是進入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形成的新趨勢。
農民工要如何享受社會發展的紅利?
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自動化程度會越來越高,集團化,規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力在社會生產中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少。農民的飯碗越來越不好找,生存空間會進一步縮小。關注三農,如何使農民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紅利,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考慮的問題。
點擊查看詳情 隨著700萬人返鄉創業,中國農村正成為一片掘金熱土,“農民”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成為不少人艷羨的職業。
農業“大戶”轉型再致富
在11月9日至12日召開的首屆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出現了京東、蘇寧、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一位互聯網大佬這樣形容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個新農民。”
點擊查看詳情 玉米是我國大糧食作物,是事關糧食安全的主力軍,高產穩產品種是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也是農民為看重的。
國家修訂“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不能一刀切
我國生態區域、生產條件多樣,生產水平不一。在區域上,既有東北春玉米區和黃淮海夏玉米區,也有西南山地玉米區和西北內陸玉米區等不同區域,這也需要多樣化品種去滿足生產多樣性的需求,不應該“一刀切”。
點擊查看詳情 如何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始終是我國必須面對的新的重大課題。具體來說就是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這是今后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考慮解決的問題。
市場低迷 但農機行業仍大有可為
機械化程度將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民的種植意愿,影響先進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影響農業投入品的減量化使用。所以,農業機械化關系到整個農業結構調整、產業鏈條延伸,以及我國
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
點擊查看詳情
中國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