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本站原創】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8月,農機行業2500家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210.35億元,同比增長8.89%,利潤總額177.24億元,同比增長5.17%。農機行業主要產品產量有降有升,大型拖拉機、中型拖拉機和小型拖拉機產量同比分別下降22.21%、6.27%和9.90%,收獲機產量同比增長2.26%。
聯合收獲機是國內發展較早的行業之一,是繼拖拉機之后國內大的農機細分子行業,全年工業總產值接近300億元?,F階段我國使用的收獲機品牌多樣,行業的競爭角逐也甚是激烈。
小麥收獲機是國內農機行業競爭充分,發展成熟的產品。目前,行業內已形成前3家企業銷量約占整個行業銷量的85%左右,競爭名次趨向穩定,并且企業間呈現出差異化優勢短期內無法突破的局面。
福田雷沃和中聯重科是行業內兩大國產巨頭,雷沃進入市場較早并經過市場優勝劣汰的選擇成為行業主力軍。但路人皆知,奇瑞谷王在中聯重科并購之后成為了能與福田雷沃相抗衡的品牌。從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看,2014年雷沃重工小麥收獲機市場占有率51%,中聯重科22%,2016年的數據中聯重科上漲猛烈,雷沃重工47%,中聯重科31%,并且在中原的部分主流市場上,中聯的6公斤喂入量機器已經全面超越雷沃。2017年或將形成中聯重科趕超雷沃重工的勢頭。
同樣的,“洋產”收獲機品牌中的競爭也十分殘酷。很長一段時間,在洋產收獲機品牌中并沒有一家擁有實力來強勢霸占市場的企業,市場占有率均不超過三成。但近幾年久保田、沃得市場占有率開始和其它企業拉開差距,尤其是沃得,從2016年銷量達到創記錄的3.6萬臺,將日本久保田直接趕下了王座。
在我國收獲機同進口或半進口的收獲機對比下,“國產農機并不比國外的差。”一位有著8年收割經驗的老手這樣說到。“其實咱們養車就是圖兩點:首先是性能好,收割速度快,外出作業,讓人挑不出毛病;二是質量好、故障少,壞一天不僅耽誤自己*,更是耽誤人家地里的收獲。”農作物收獲講究的無非就是“量大,快速”,我國的國產農機經過多年迭代升級也已經足夠應對收獲過程中的普遍問題了。
現階段,從地域分布看,我國已經形成山東、安徽、河南等小麥收獲機產業集群的產業格局。從產業格局看,國內已沒有單獨制造小麥機產品的企業。具備小麥、水稻、玉米三種收獲機械制造能力的企業達到8家,具備水稻、玉米兩種收獲機械制造能力達到5家,具備小麥、玉米兩種收獲機械制造能力的企業達到11家,能夠有效支撐我國糧食作物收獲的需要。
市場的多元化,行業的競爭都有助于激發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2017年在農機行業普遍嘆氣的市場環境下,收獲機械前8月的產量增長可以算是很喜人的狀態了。這表明我國的收獲機行業并沒有因為發展年限久遠而衰退,同時也反映出其領域依然有發展進步的空間。
中國農機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機械網、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