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免费-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關于內蒙古《高質量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穩定糧食增產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讀

2025-06-11 10:13:50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閱讀量:21170 評論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的新部署,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六個工程”“六個行動”工作安排,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我區單產提升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大面積普及、多品種并進”的均衡增產格局。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印發了《高質量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穩定糧食增產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聚焦大面積單產提升“增產、增收、增效”三方面,提出了16條政策措施、41條細化措施,為全區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奠定了制度基礎。
 
  一、《措施》的起草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強調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明確指出要“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推進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作出部署安排。孫紹騁書記要求“要提高單產水平”,王莉霞主席對如何提高玉米、大豆和馬鈴薯單產潛力做出批示。自治區農牧廳黨組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今年相繼印發《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方案》等10余個專項方案,并提出了“兩個一千萬”行動(1000萬畝單產提升示范區和1000萬畝噸糧田),力爭將單產提升水平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提高到90%以上。
 
  二、《措施》的主要內容
 
  16條政策措施從“增產、增收、增效”三方面提出。
 
  (一)針對制約增產卡點,提出“一張圖、兩服務、三環節、四良配、四分區”等6條17項細化措施。
 
  一張圖上,1.推行上圖入庫。提出2項措施,通過矢量數據圖庫劃定出示范區潛力建設范圍,實現“圖上找區”;二是將已建示范區和“噸糧田”形成矢量數據圖庫,實行年度動態調整,實現“區要入庫”。
 
  兩服務上,2.選示范主體。提出3項措施,一是建立項目承接主體儲備庫,嚴格審查、評估和分類;二是建立“一主體一檔案”管理機制;三是實施單產提升經營主體支持計劃。
 
  3.擴大服務范圍。提出4項措施,一是鼓勵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配套用地稅收優惠;二是鼓勵各地配套資金優先支持單產提升社會化服務項目;三是鼓勵出臺社會化服務機構農機作業用油專屬優惠方案;四是用好兩個監管系統,鼓勵主體應用智能裝備。
 
  三環節上,4.緊盯關鍵環節。分別針對春夏秋“三個環節”,提出了抓牢春管、“三協同”推進夏管和聚焦秋季減損增收等3項措施。
 
  四良配上,5.深化四良融合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深度融合,實現“同種一塊田、共收一噸糧”,從四個方面分別提出措施。
 
  四分區上,6.規范分區建設。遵循“分區設置、精準落地”原則,將示范區分為百畝和千畝核心區、萬畝示范區、十萬畝或百萬畝帶動區輻射區等“四區”,分層次突出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展示-集成-推廣-帶動”,并要求覆蓋糧食主產鄉鎮,有條件地區力爭每個主產嘎查村建一個百畝田。
 
  (二)針對制約增收難點,提出項目試點、以工代賑、金融保險“三個探索”等3條8項細化措施。
 
  7.探索項目試點提出2項措施,一是推廣項目“先建后補”模式,鼓勵農戶直接承接項目,允許項目驗收合格后直接發放補助至農戶;二是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項目優先支持前期工作較好的旗縣。
 
  8.探索以工代賑。提出3項措施,一是探索國家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項目中工程類內容實施以工代賑,金額不低于施工企業中標金額的5%;二是允許面向項目所在嘎查村發生的費用,及雇傭項目所在嘎查村后勤人員工資,納入以工代賑。三是挖掘設備安裝、服務保障等務工崗位,探索中標企業直接用工、勞務分包等方式,中標企業開工前10個工作日在項目所在嘎查村公示用工信息,同步開展崗前培訓,提升農戶技能。
 
  9.探索多重保障。提出3項措施,一是協調銀行出臺單產提升專項金融產品;二是協調保險公司開發“單產提升指數保險”;三是因災減收的單產提升示范區農戶按程序優先納入監測戶,落實幫扶政策。
 
  (三)針對制約增效堵點,提出“兩精準、兩支撐、三管控”等7條16項細化措施。
 
  兩精準上,10.項目精準分類。提出2項措施,一是支持建立單產提升項目庫,將單產提升類項目精準分為基礎設施類、示范區建設類、擴面類和政策補貼類等,便于項目管理和精準施策。二是規范引導示范區主體使用政策補貼類資金用于落實耕地地力提升措施,選擇部分旗縣對發至項目區農戶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用于地力提升試點,成熟后全面推開?;A設施類項目要保障建設質量,項目完成驗收后,項目工程和設備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后期管護范圍。
 
  11.項目精準補貼。為落實國家突出大面積的要求和“不壘大戶”的部署,針對四類示范區分別明確補貼標準和項目調配原則,并形成分區項目調配指導表。
 
  兩支撐上,12.強化科技支撐。提出3項措施,一是鼓勵各地聯合科技部門設立單產提升科技專項。二是推動建立科技支撐單產提升“321”工作機制(農業農村部提出)。三是探索國家或自治區級綠色高產高效項目以“揭榜掛帥”模式支持區內外院士等知名團隊包聯盟市旗縣開展“科技包縣”。
 
  13.強化氛圍支撐。提出3項措施,一是啟動大面積單產提升“培訓月”“政策落實月”活動。二是推行“蒙農創”科技110服務模式。三是組織開展高產競賽,落實測產“五嚴格十不準”要求,明確測產技術規程,嚴格遴選測產專家,鼓勵農戶參與實地測產,把測產重心放在萬畝、十萬畝、百萬畝等大面積上。
 
  三管控上,14.創新管理制度。提出3項措施,一是實行問題、任務、責任“三單管理”制度。二是推行春季播種、夏季田管和秋季收獲關鍵節點“三到現場”監管模式。三是落實查示范區臺賬、核建設面積;查示范區主體、核技術措施落實;查示范區產量、核示范區帶動增產效果等“三查三核”工作機制。
 
  15.建立獎懲機制。提出3項措施,一是對項目建設較好,并實現大面積均衡增產的盟市,自治區將糧食單產提升幅度按權重不低于5%納入項目分配因素。二是下達各地的國家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資金要重點用于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三是對項目資金支出或項目實施進度慢的地區,適當扣減當年項目分配資金。
 
  16.壓實工作責任。將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由部門推進上升為政府推動。各地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原則,立足問題導向,結合實際推進單產提升工作。
 
  三、《措施》的創新點
 
  關于單產提升領域,自治區首次出臺專項政策措施,主要有五方面創新。
 
  (一)在“精準”上有創新,對項目、主體、技術、管理等四方面進行精準化施策,特別是推行項目和主體的精準匹配,打破當前“項目等地、主體等錢”壁壘,有利于實現均衡增產。
 
  (二)在“分區”上有創新,提出了單產提升示范區“分區設置、精準落地”原則,糾正各地示范區建設混亂現象,同時自治區擴大示范區旗縣數量,在國家確定的49個國家級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基礎上,再支持65個自治區級整建制推進縣(不同作物有重復旗縣,見附件)。
 
  (三)在“增收”上有創新,首次將促進農民增收納入單產提升政策措施范圍,并首次在種植業項目中提出了以工代賑。
 
  (四)在“機制”上有創新, 提出了三單管理、三到現場、三查三核管理制度和獎懲機制。
 
  (五)在“服務”上有創新,參照江蘇省支持社會化服務的做法,重點提出了支持建設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擴大社會化服務范圍,帶動小農戶增產增收。
 
  通過以上十六條措施,確保實現“政策資源精準落實到田、技術紅利充分釋放到戶”,力爭糧食單產提升對糧食增產貢獻率穩定在90%以上。到2030年,力爭全區糧食產量突破千億級大關,成為全國第四個邁上千億斤產糧大區。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