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先后實施2021年、2023年、2024年全省農業“五新”(農機新機具)示范推廣項目,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較大提升,兩項指標均居全市前列。
 
  主要做法是做到三個“精”:
 
  一是精準遴選主體。縣農業農村局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安排專人具體負責農業“五新”示范推廣日常工作。及時向社會發布遴選實施主體公告,先由各鄉鎮組織推薦上報有意向承接示范推廣項目的主體,再由農業農村局遴選出有能力、有實力、能起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經公示無異議后,具體承接“五新”示范推廣項目。
 
  二是精心組織實施。緊緊圍繞水稻種植這一主導產業,梳理水稻
種植機械化精量育秧、水稻機插以及雜交水稻母本機插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組織項目實施主體建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片,重點推廣水稻精量播種育秧技術、水稻毯狀苗機械化插秧技術、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械化插秧技術。安排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有序指導實施主體開展新農具新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和普及,并在項目完成后及時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和驗收。 
  三是精確輻射帶動。為確保項目取得成效,組織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各鄉鎮農機崗負責人現場參觀觀摩水稻生產機械化現場演示會,通過現場演示帶動,輻射帶動種糧大戶引進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演示情況分別在中國農業機械信息網,央視頻道等主要新聞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是宣傳效果。
 
  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四個方面:
 
  一是示范推廣了一批新機具。通過實施新農機具示范推廣項目,一大批新型適用的新農機具在縣迅速推廣。引進了龍巖市首臺無人駕駛
插秧機,實現機插向智能方向發展;引進了首臺
油菜收獲機,補齊縣油料機械收獲短板,此外,還示范推廣了蔬菜精量育秧機、蔬菜移栽機、軌道運輸機等,大大提升了縣先進農機具水平,目前全縣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3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2023年全縣農機化服務面積達35.45萬畝。 
  二是總結形成了一批新技術。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總結形成了水稻精量穴播、雜交水稻母本機插技術、大缽體氈狀苗機插等8項先進適用型技術,這些新技術的示范,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目前縣工廠化育秧中心已發展到24家,水稻全程化機插技術、雜交水稻母本機插技術已在全縣推廣。
 
  三是顯著提高農戶購機熱情。通過實施新農機具示范推廣項目,讓廣大群眾真正認識到新農機具的生產作業效果,進一步激發了農戶購置使用農機具的熱情。今年以來,縣已購置農機2652臺(套),使用購置補貼資金1120萬元,居全市第一。
 
  四是有效帶動了產業發展。通過實施新農機具示范推廣項目,進一步穩定了縣糧食生產面積,2023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8.3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2.8萬畝。此外現場演示雜交水稻母本機插技術,讓廣大群眾真正認識到新農機具的生產作業效果,實現雜交水稻制種母本機插技術從無到有,雜交水稻制種已從濯田鎮、河田鎮主要制種鄉鎮輻射到三洲鎮、館前鎮、童坊鎮等多個鄉鎮,制種面積逐年增加,已達3.7萬多畝,為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化發展夯實農機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