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江蘇省2024年糧油生產扶持政策清單的通知
蘇農業〔2024〕1號 蘇財農〔2024〕3號
各設區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實抓好今年全省糧油生產,促進面積穩定、單產提升、總產增長,經研究,我們制定了《江蘇省2024年糧油生產扶持政策清單》,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江蘇省財政廳
2024年1月18日
江蘇省2024年糧油生產扶持政策清單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糧油生產決策部署,完成全年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結合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現制定江蘇省2024年糧油生產扶持政策清單。
一、加強糧油生產直接補貼
1.實施稻谷補貼。按照“誰種糧、誰受益”、“應享盡享、應補盡補”原則,對稻谷實際生產者發放補貼,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提高種糧積極性,穩定稻谷產能。
2.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落實“藏糧于地”戰略以及國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流轉協議、村組機動地承包協議、國有農場等耕地承包協議中明確的補貼資金受益方為準,提高農民耕地地力保護意識。
3.實施產糧(油)大縣獎勵。落實國家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獎勵國家認定及符合規定的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制種大縣。扶持糧油生產和產業發展,支持制種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制種監管、新品種科技試驗示范等制種產業發展。
4.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落實國家下達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任務,對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主體給予補貼,彌補播種、施肥、打藥、收獲等環節增加的成本支出。
二、加強糧油生產技術支持
5.實施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建設。深入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支持建設部、省級糧食和油料作物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打造一批攻關田、百畝方、千畝片,示范推廣優良品種、稻田綜合種養等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新型肥料等綠色肥料產品、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產品,加大生產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產業化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帶動提升大面積單產、質量和效益水平。
6.實施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支持糧油規模種植主體集成種植模式,應用水稻毯(缽)苗機插、麥油機械勻播、油菜機收減損、大豆精量機播、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提高主要糧油作物關鍵技術模式到位率和覆蓋面,重點支持從事糧油規模種植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一批糧油規模種植能手和高產典型。
7.實施油菜擴種補貼。落實中央下達油料(油菜)擴種目標任務,支持穩定擴大油菜種植面積,開展油菜高產試驗示范、攻關方建設、技術培訓推廣,提高油菜生產關鍵技術應用和全程機械化生產水平。
8.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支持開展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以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規模特色主導產業全面機械化為目標,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智能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引導補齊區域性水稻機插秧、油料作物種植和收獲以及特色農業產業機械化短板,扶持農業設施“宜機化”建設與改造,探索特色農業機械化服務模式,提升農機全產業鏈全領域服務保障能力。
9.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繼續實施選擇一批縣(市、區),開展中央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優選應用主體和服務主體,推廣養殖場戶、服務組織和種植主體緊密銜接、利益共享、成本共擔的綠色種養循環發展模式,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
三、加強糧油綜合產能建設
10.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落實國家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適當提高高標準農田投資補助水平,取消產糧大縣資金配套。堅持新建和改造并重,推進高標準農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建設。按照畝產噸糧的核心標準,支持各地建設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打造一批集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五化協同”的高標準農田樣板。
11.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扎實做好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工作,高水平建設、管理、應用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實施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支持省內涉農科教單位、企業重點圍繞廣譜高抗稻瘟病優質綠色食味水稻、高抗赤霉病小麥、優質高抗玉米和大豆等種業“卡脖子”核心種源問題,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選育出一批突破性新成果和新品種,促進核心種源供給安全。
12.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堅持“有進有退、優機優補”原則,結合本地糧食和油料作物生產發展和農機購置實際,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對納入我省補貼范圍的耕整地、種植施肥、田間管理、收獲、田間監測及作業監控、糧油初加工、農用動力、農田基本建設等糧油生產所需機具應補盡補,重點支持糧食烘干、履帶式作業、油菜收獲等專用機具。
13.實施耕地輪作補助。落實國家耕地輪作補助政策,補貼直接承擔國家耕地輪作任務的種糧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村級集體組織等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快構建我省綠色種植制度,黃淮地區支持糧豆輪作、糧油輪作模式,擴大大豆、花生等品種種植;長江流域地區支持稻油輪作模式,擴大油菜等品種種植,實行用地與養地相結合。
14.實施防災減災救災補助。落實中央下撥的農業生產救災資金,補貼承擔農業災害預防和控制任務、遭受農業災害并造成損失的農業生產者。支持旱澇、臺風等重大農業自然災害及時救助。落實“一噴三防”政策,實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推進稻麥田草害綜合治理,支持各地開展小麥赤霉病、稻瘟病等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預警、應急防控工作,組織開展蝗蟲等重大植物疫情處置,建設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落實秋糧“一噴多促”政策,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秋糧后期統一噴施肥藥,促壯苗穩長、促災后恢復、促灌漿成熟、促單產提升等多重效果。
四、加強糧油生產服務保障
15.加強糧油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國家糧油產能提升行動,進一步加強糧油產業科技支撐。不斷完善省級水稻、小麥、大豆油料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逐步在糧油主產區布局一批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從品種、技術、模式、裝備等方面進行協同攻關、技術集成、熟化推廣、示范應用,促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16.加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要求,組織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任務。加快培育多元化服務組織,組織引導基層育苗主體、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專業服務公司等服務主體為小農戶和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提供以生產托管為主、向全產業鏈延伸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支持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
17.加強糧油作物全產業鏈建設。實施國家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等項目,聚焦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點品種,建設一批糧油產業生產、加工基地,推動糧油產業全環節升級和全鏈條增值。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規模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水平提升、農產品初加工與深加工、物流設施設備建設和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等建設等。
18.加強金融保險政策保障。支持糧食油料生產信貸投放,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接用于糧食、油料生產的貸款予以貼息支持,全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為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動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產糧大縣(市、區)全覆蓋,開展玉米種植收入保險,鼓勵各地探索開展水稻優質品種的收入保險試點。持續推廣“蘇農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等普惠金融產品,鞏固深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擴面行動。(來源:廳種植業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