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據聞,2024年的農機購置補貼規模,在2023年的基礎上有增無減,有些省份還提前下達了一部分明年的額度,這無疑穩定甚至增強了農機市場從業者的信心。然而,狼爺尚覺有一事擱在心里許久,總覺得不吐不快——農機隔年補的問題,極大影響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時效性。同時,還衍生出來好些問題。例如,由于農機用戶購機與辦補之間存在時差,部分農機具和購機戶在購機時,相關文件政策尚無爭議,等到來年辦補時,因部分農機具廠家的相關報備手續過期導致購機戶辦不了補貼。例如,相當部分購機戶在漫長的補貼等待期,與代理商發生糾紛,還有代理商和生產企業之間的不信任問題,等等。
  一、購買時,補文有影
 
  文件的時效性和連貫性,是衡量政策落實水平的重要指標。尤其是相關執行細節,更是決定文件執行力的關鍵要素。由于隔年補現象的存在,當某些產品因相關手續過期而遲遲得不到合理的解答和正當的理由時,購機用戶的抱怨聲就聲聲不絕,對補貼文件執行力充滿質疑,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和爭議。
 
  例如:河北省某企業生產的激光平田機,用戶兩年前購買時既符合文件要求,又有相應的補貼標準和目錄,也在省農機系統公布的公示欄和相關文件中。由于生產企業在各省農機部門補貼系統投檔中,產品質量監督證明的時效性和一年一投檔的習慣,使正常的產品在正常的補貼手續齊全時,因農機補貼資金不足順延隔年補。等到來年辦補時,辦補上網卻進入不了補貼程序,導致部分產品在市場銷售時符合補貼流程,而在真正辦補時廠家不是手續過期就是產品證書到時。
 
  狼爺相信,這一系列補貼流程中的不足,逐步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改善。問題是,有相當一部分廠家不能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完善其相關手續,使一定數量的購機戶實現不了應有的補貼政策。代理商一而再再而三地無力解釋,生產企業兩年多的承諾仍正在辦理中……。問題的關鍵,還是隔年補造成的時差,有些農戶申請農機購置補貼已公示700多天,仍杳無音信,極大影響了購機戶的正當補貼政策享受權。
 
  二、辦補時,文去無蹤
 
  也許辦補部門會說:這些問題我們早已關注,并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就是以購機發票時間為準,避免隔年補時產品手續過期,從而影響購機人的正當政策受益權。狼爺今天想要表達的是遺留產品,遺留產品的用戶在農機具購買時符合規定要求,辦補時辦補文卻沒了蹤影,申報時沒法被補貼系統錄入。相信這個問題不一定完全是個案,是廠家不給力,還是隔年補時文件或產品相關手續不對等?買時不過期,隔年辦補時過期,是廠家過失嗎?還是農民朋友購機時間選錯?或者是農戶被廠家欺騙?還是被辦補部門忽悠?或者是農機代理商選錯了代理品牌?還是補貼政策細節存不足?
 
  如果農機補貼手續申報補缺兩年都辦不了,那么到底是人為還是天災?是補辦途中個別妖仙的香沒燒到?還是產品本身申補材料就需要這么長時間?無論何種理由,農民在符合政策條件下購買的機具,理應享受補貼政策的紅利,不因部門資金使用不當造成的隔年補所影響。廠家手續過期,讓購機百姓無限期地等待,不是個辦法,還請辦補機構和廠家盡快處理此事。一旦讓購機戶集中訪問,就不是一市一縣的事,應引起相關部門和專家領導們的高度關注,了解實情,及時糾誤,還原農機補貼政策的初衷,讓說出的話和潑出去的水一樣,千萬別再整出其他借口和理由,讓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實。
 
  三、等候期,遙遙無期
 
  現實中的農機補貼政策流程,按理說應該是比較系統、完善和全面的,不應該出現文中述說的問題。例如,完善某一個產品的補貼手續竟然需要兩年之久。甚至,再過兩個星期就跨三個年頭了。
 
  不可否認,農機行業生產農機具的企業,以小作坊居多,經營管理規范性都比較一般。例如,小作坊特別喜歡搞買斷經營,將購買風險和經營風險完全轉嫁給購機戶與代理商。小作坊還喜歡在同一個地區搞加盟推廣,又在同一個區域搞廠家直銷,價格比給代理商的還低。因此,農機商和農機戶在選擇產品時,絕對要克服“見毛就是鴨”的毛病。
 
  一個補貼產品,兩年多辦不了過期材料的補簽,產品公示一直在路上,到底是廠家的錯,還是辦補部門的過,不得而知。狼爺武斷地看,不是辦補專家無利不起早,就是廠家產品買斷經營不負責,或者是補辦流程嚴重存缺。對此,也只有辦補的專家與廠家老板清楚。作為經營一輩子農機生意的狼爺,也始終弄不懂這里面的子丑寅卯。因此,狼爺特通過農機觀察微信公眾號向諸位道友請教。
 
  上述案例,不一定是大家想要看到的結果,更不是對辦補流程及細節政策的不滿。落實農機補貼政策,需要一路綠燈,既讓農戶感恩政策的利好,又能使絕大多數參與者滿意流程的時效性,避免類似案例重復發生,從而影響政策執行效果和百姓滿意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