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近期,河南省進入小麥成熟收獲季,在這奪取夏糧豐收的關鍵時期,可自5月22日以來,河南省出現大范圍持續陰雨天氣。今年的“爛場雨”時間更長,雨量更大,降雨覆蓋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特別是對駐馬店、南陽等地影響更大。不少小麥被浸泡在雨水里,不及時晾曬,就要發芽發霉。
 
  從5月30日開始,天空開始放晴。河南當地農民們趁著雨后初晴的窗口期,晝夜不停地抓緊對地里的小麥進行搶收和晾曬,確保顆粒歸倉。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不少農民看著田地里的麥子逐漸發芽、長根很著急, 但是大型
收割機無法在下雨時工作。連續下幾天雨,地太濕的話,機器下地前進不了,麥桿太濕割不斷,穎殼和籽粒也不分離,達不到收割的目的。 
  當前,河南省正在采取搶排田間積水、加強農機調度、抓緊烘干晾曬、強化服務保障、做好困難幫扶、加強調度指導、做好小麥收儲等重點措施,搶抓時機、組織搶收。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表示:6月2日黃河以南進入集中收獲期,6月4日至7日可形成收獲高峰,預計6月15日前后麥收基本結束。
 
  河南駐馬店——
 
  近日,在河南的小麥主產區駐馬店西平縣幾個鄉鎮田間地頭看到, 小麥倒伏、發芽情況比較普遍。西平當地一位村支書介紹,村里會盡快收割小麥,農機不是問題,主要是看天氣情況,現在的情況車進不了地。
 
  河南南陽——
 
  河南南陽地處豫南,也是小麥主產區,同樣是此次受“爛場雨”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以河南夏收的第一站南陽市為例,根據南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消息,到5月24日17時,全市當日共投入
聯合收割機4169臺,其中外地聯合收割機2555臺,“三夏”時節將投入16萬余臺(套)農機具用于收割。 
  據悉,全縣214.8萬畝小麥,雨前搶收了122.7萬畝,目前又搶收了30多萬畝, 全縣田間有2000多臺收割機目前正在進行搶收工作,農民的損失也正在統計之中。
 
  也有農機手稱,其實5月25日他們已抵達,受降雨影響無法開展工作,因為開的輪式大型農機下濕地干活會影響農民下一季作物種植,但也有農戶為了搶收這一季的小麥,地還濕著就用小型履帶式農機去收割。
 
  據悉,今年好多人去單獨加購履帶去改裝(收割機),相當于裝一個防滑鏈。因為現在的大部分收割機是輪式收割機,即使下了高速,到了田間地頭,地已經被連日陰雨泡透了,無法進入收割,而履帶式收割機進田會更容易一些。
 
  關于收割機運輸通行
 
  今年4月,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切實做好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通行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對持有有效《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證》,且車貨總重和外廓尺寸均未超過國家規定的最大限值(含已依法辦理《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且車貨相符)的聯合收割機(插秧機)運輸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南陽唐河收費站“上百臺收割機因超寬超高無法下高速”,從而影響了麥收。5月30日,在南陽唐河收費站,過往的收割機只需要持有《跨區作業證》,不需要其他證明即可免費即可通行。
 
  關于小麥晾曬
 
  目前,河南各地提出,要充分利用空余道路、文化廣場、學校操場、空置廠房、各類場所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頂等開展晾曬收割后的小麥,指導農民在田間地頭鋪設防水布進行晾曬,盡可能挖掘晾曬空間,防止直接堆積造成發熱霉變。
 
  在5月30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曾發文要求,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經濟補償功能,做好2023年小麥保險理賠工作,盡可能減少小麥種植農戶損失。同日,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元,專項用于小麥烘干。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xyzjds.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新京報、金臺資訊、封面新聞。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