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農業農村局,各有關農機生產企業: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辦法》(農業部令第69號),結合《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關于下達2022年農業機械質量調查計劃的通知》(農機管〔2022〕14號),我省以部省聯動方式,開展了在用小麥
聯合收割機質量調查。現將調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范圍為慶陽、定西、酒泉、張掖、金昌、蘭州市等6個小麥主產地區。調查的企業、產品型號、調查樣品數量是由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關于印發<2022年用于收割小麥的
谷物聯合收割機質量調查和收獲損失率調查實施方案>的通知》統一安排確定的,我省共調查了3家企業生產的4個型號100個產品。調查樣品從2019年或2020年銷售、享受農機購置補貼且使用滿一個作業季節的小麥收割機中隨機選取。調查采取用戶滿意度評價的方法進行,由用戶對其使用的小麥收割機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以及售后服務狀況(以下簡稱“三性一狀況”)4項內容分別進行滿意度評價。調查人員通過現場詢問、查驗、取證后,按評價方法計算得出相應型號產品“三性一狀況”的單項滿意度和綜合滿意度評價分值。滿意度評價分5檔:[90,100]為“很滿意”,[75,90)為“滿意”,[60,75)為“一般”,[40,60)為“不滿意”,[0,40)為“很不滿意”。 
  二、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對小麥聯合收割機總體滿意度評價得分為79.99分,屬于“滿意”檔次。對“三性一狀況”中單項滿意度平均得分分別為:安全性82.22分、可靠性86.51分、適用性75.96分,售后服務狀況73.71分,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達到了“滿意”檔次;售后服務狀況為“一般”檔次。適用性、售后服務狀況滿意度評價得分較低,表明用戶對產品質量總體認可,但在產品適用性和售后服務狀況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小麥收割機質量調查用戶評分情況詳見下表:
 
  三、發現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小麥收割機質量狀況整體能夠滿足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安全性問題。主要表現為部分產品危險部位安全標志缺失;安全防護部件拆卸情況比較突出,有65%的被調查機具存在傳動(運動)件或發熱部件防護罩被擅自拆卸的現象;加裝、改造產品部件現象較為普遍,有48%的被調查機具存在此種現象。
 
  (二)可靠性問題。被調查機具使用過程中,故障發生頻次高低依次為:1.脫粒系統故障。籽粒升運器和雜余升運器斷損、脫粒滾筒損壞、籽粒輸送螺旋(糧箱內)斷損、魚鱗篩片脫落、卸糧螺旋軸損壞等。2.發動機系統故障。發動機拉缸、油底殼破裂、發動機過熱、發動機三漏等。3.行走底盤系統故障。橡膠履帶斷裂、變速主傳動箱齒輪損壞、導向輪軸承損壞、支重輪漏油等。嚴重故障、致命故障主要發生在上述3個系統。
 
  (三)適用性問題。9%的機手對小麥收割機作業的倒伏作物收獲、作業收獲損失、作物收獲含雜等情況表示“一般”或“不滿意”。
 
  (四)售后服務問題。售后服務為此次調查評分項中得分最低,反映出部分企業售后服務投入資源不足,零部件提供渠道不暢,維修能力不足等問題,造成處理用戶的維修訴求不及時、維修質量不高、售后服務體驗較差。
 
  四、原因分析
 
  針對存在的問題,經調查分析,主要原因為:
 
  (一)安全性方面。一是安全標志本身材質或背膠質量較差、固定方式不可靠或粘貼在易磨損部位等造成標志脫落、不夠清晰。二是防護裝置拆卸安裝復雜,維修保養機具不便。
 
  (二)可靠性方面。一是部分企業對產品的外購外協零部件質量把關不嚴。二是部分企業對機手的培訓不夠重視,造成機手駕駛操作與維護調校技能不足。
 
  (三)適用性方面。部分企業設計和驗證能力方面存在欠缺,面對惡劣條件或復雜作業情況,機具性能還不能完全適應。
 
  (四)售后服務方面。一是重視程度不夠。生產企業只關注產品銷售,忽視了售后服務環節。二是維修能力供不足需。售后服務受人才、資金、規模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維修慢、維修難等問題,影響用戶體驗。
 
  針對此次質量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廳將按企業、產品型號、發現問題類型分別制作《質量調查發現問題追溯單》,上報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
 
  2023年3月24日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