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三夏”,是收獲喜慶的季節,也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在全國糧食生產基地——河南省夏邑縣125萬畝小麥已顆粒歸倉。由于天熱、干燥,無有效降雨,土壤墑情嚴重不足,嚴重影響了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播種進度和播種質量。
夏邑縣農機服務中心在“三夏”搶收中積極發揮農業機械主力軍作用,保證了小麥及時收獲和豐產豐收。面對旱情,該中心主任張利軍擲地有聲地“搶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抗旱搶種責不旁貸,只有靠自己造墑情,才能保障秋作物適時播種”,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該中心迅速成立了農機防汛抗旱工作領導小組,并結合本縣實際,認真研究制定了《夏邑縣農機防汛抗旱工作實施方案》《夏邑縣農機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明確任務,夯實責任。
他們把全縣24個鄉鎮和1個郭莊農貿區劃為5個區域,成立了5個農機應急技術服務隊,深入鄉、村、集貿市場等通過大喇叭、散發宣傳單、宣講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秸稈禁燒和抗旱搶種意義,并在宣傳中積極幫助農民檢修機械,確保機械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到抗旱搶種主戰場。他們還利用農機平臺、微信、短信、懸掛橫幅等把抗旱搶種技術迅速傳遞到千家萬戶,增強了農民群眾抗旱造墑和及時播種的能動性。并對部分群眾靠天等雨思想,動員和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帶頭抗旱澆地和及時播種玉米、大豆等秋作物。
該中心督促農機經銷商購進
柴油機、
潛水泵、
噴灌機、播種機等機械,保障抗旱和播種機具需求。車站鎮杏園村村民劉新強與筆者談起抗旱搶種時高興地說“你們農機中心啥都替老百姓著想,俺們能不積極行動不,現在我7畝地已澆好種好一半啦,期望再奪秋季大豐收”。
走在夏邑縣的田野里,抗旱澆地隨處可見,機械播種有條不紊,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祁長春 程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