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市場行情】 7月24日,在河北省正定縣召開的2019年全國農機流通信息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行業信息部主任張華光,就當下農機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
張華光認為,我國當下經濟形勢嚴峻,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增幅創新低、消費下滑、出口增幅下滑。聚焦農機市場方面,農機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創下歷史新低,農機工業利潤總額回穩,虧損面增大,農機出口方面則逐漸走出低谷。
因傳統農機市場陷入低速常態化發展泥潭,雖然新興市場崛起,但現階段占比較小,難以填補傳統市場留下的巨大空間。張華光表示,農機市場整體增速趨緩,市場目前已進入結構性調整期。
張華光隨后對各農機產品類別的市場表現進行了分析。
拖拉機市場方面,張華光認為拖拉機市場剛性需求已基本喪失,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存量時代下拖拉機市場呈現出的突出特點是:,銷量下降,增幅趨緩甚至負增長;第二,競爭激烈,市場進入“淘汰賽”,進入加速洗牌期;第三,終端顛覆性變化,群體成為新型購買主體,第四,需求結構調整,大型漸成市場主流;第五,區域差異增大;第六,使用功能、范圍擴展,由單純的耕作向復式作業、田間管理、園藝作業等各個方面拓展。
收割機市場方面,張華光認為,因剛性需求與政策驅動力明顯減弱,糧價持續低迷,消費者投資效益凸顯邊際遞減趨勢,農機補貼單臺額度持續調減等原因,市場低迷或成為常態。而市場經過持續的低迷,下行空間越來越小;經濟類
收獲機、畜牧收獲機等市場份額逐年加大;大型、市場崛起,將延緩市場的下滑幅度;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服組織的崛起,已逐漸成為市場新型主體,這些利好因素的存在,也使得聯合收割機市場大幅度下滑不太可能發生。張華光判斷,轉型期的收獲機市場增幅趨緩已成常態,大起大落的形勢將結束。市場銷量將保持在26萬臺左右,同比增幅在5%上下。
插秧機市場方面,2018年的插秧機市場經歷了10余年未有的大幅度下滑,2019年,支撐市場增長的因素依然不充分,相反,利空因素卻表現的十分強烈,這些因素包括:稻谷價格波動下行;投資邊際效益遞減;區域市場進入調整期,新市場啟動有限;用戶收入降低,購買力下降;投資收益降低,影響投資信心等。張華光預判:2019年插秧機全年銷量將在6-7萬臺,同比下降15%左右。
烘干機市場方面,張華光認為2019年市場上行壓力依然較大,或將以盤整為主調,甚至小幅下滑,預計全銷量在1.1萬臺左右,同比小幅下降。
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傳統市場下滑之時,張華光表示,也有一些小眾市場正暗流涌動,逐漸成為市場的風口,其中尤以畜牧機械市場和秸稈機械市場為甚。
畜牧機械市場方面,當下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前景。政策繼續成為市場的強大驅動力,種植結構調整,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以及供給側改革等因素都將成為推動畜牧機械市場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張華光判斷,畜牧機械市場仍處于發展機遇期,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方向——大型化趨勢不可逆轉。該市場2018年全年銷量5.2萬臺,同比增長13.04%,2019年市場或將將呈現盤整特點,銷量在5.6萬臺左右,同比增幅在7%上下。
張華光指出,青飼料收獲機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市場。原因首先是政策利好——糧改飼、農機補貼等政策將成為驅動市場發展的強勁動力;其次是青飼料收獲水平偏低,剛性需求強勁;再次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飲食結構的調整,國民對牛羊肉、奶制品的需求量將進一步提高,驅動青飼料市場的繁榮;然后是隨著玉米產量過剩以及價格的波動,一些玉米種植區域開始調整種植結構,改種玉米青飼料;后是國產機械因在品質和功能上的進步,正以價格優勢成為主流市場的重要支撐。張華光判斷,2019年青飼料收獲機市場或將持續增勢,全年銷量在0.5萬臺左右,同比增幅有望突破10%。
秸稈機械市場方面,打捆機市場因剛性需求、更新需求、畜牧養殖新增拉動、政策驅動市場、補貼拉動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市場前景向好。2018年打捆機市場全年銷量2.82萬臺左右,同比大幅增長127.42%。張華光判斷,2019年打捆機市場銷量將在2萬臺左右。秸稈還田機市場因環保趨緊、市場進入更新高峰期、惠農政策驅動、土地規模化經營等因素,正進入發展機遇期。在去年增長的基礎上,2019年市場將保持穩健向上的走勢,預計全年銷量在8.2萬臺,同比增長10%左右。
張華光還特別提到,噴霧機市場、棉花采摘機市場、馬鈴薯收獲機市場亦上升勢頭良好,應是農機行業重點關注的焦點領域。
在報告的后,張華光提示農機企業要積極發掘新的市場增長潛能,包括要充分利用好創新經營平臺——互聯網;要以“變”應“變”,多管齊下,用靈活的營銷策略應變市場;要聚焦小眾市場,拓展經營范圍,為公司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要在發展出直營店、農機連鎖、農機大市場、農貿綜合體、品牌專賣店等形式后,進一步加速經營模式創新;要借力社會化服務,探索增長新途徑,尋找新“風口”。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