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9月27日,農業農村部召開了全國秋冬種工作視頻會議,分析了今年秋冬種生產形勢,安排部署了秋冬種和當前農業農村經濟重點工作。“一碗米”連著的是鄉村振興的大戰略,抓好糧食生產安全,意義重大。
秋冬種是保障第二年糧食產量,奪取農業作業主動權的關鍵一環,要做好準備打好秋冬種生產攻堅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促進農業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會議上還指出預計今年秋糧將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將繼續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
河南秋收已超六成 機械化收獲率大幅提升
河南省農業廳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9月25日下午,河南省秋作物收獲已超過六成,玉米、水稻、花生、瓜菜等主要秋作物收獲面積都超過了50%,南部、中部地區收獲均過半。
近期雖有降雨,但對河南當地的秋收整體影響不大。農戶們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加強農機調度,發揮農機的搶收作用,加快秋作物收獲進度,確保熟一塊收一塊、顆粒歸倉。秋收整體比較平穩,玉米、花生的機械化收獲率大幅提升。尤其是玉米,由原來的收玉米棒到現在直接收玉米籽粒,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作業效率。
重慶市綦江26萬畝水稻喜獲豐收
綦江區是重慶市5個水稻創建區之一,結合自身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以橫山、郭扶、文龍、永新、石角等街鎮為重點,種植稻26萬畝,全面實施“一推三改”綜合技術。近日,綦江區海拔1000米以上的橫山鎮萬畝稻全部收割完畢,這標志著2018年度該區的部級水稻綠色高質創建工作圓滿完成,喜獲豐收。
為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綦江區改變以往傳統的人工栽培為農機農藝配套技術,減少人工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化肥使用量,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有機肥替代傳統的以化肥為主、經驗施肥的方式;實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減少使用化學農藥的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控。
綦江區重點示范“稻-鴨協同”“稻-魚共生”等“水稻+”綠色高質模式,創建區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量較上年減3.2%,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48.5%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較非創建區高5.21個百分點。今年,綦江區訂單農業收購率100%,成功申報“橫山大米”地理標志和“橫山貢米”品牌。
云南隴川:稻豐魚肥農增收
九十月豐收季,隴川縣處處稻谷飄香,魚肉鮮美肥嫩,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農民喜獲豐收。當地積極推廣稻+魚種養模式,免費提供鯉魚、鯽魚、羅非魚等稻花魚苗扶持農戶進行稻田養魚,并對養殖方法和田間日常管理進行技術指導,取得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魚雙贏”的效果,“稻-魚共生”的模式使得他們有了雙重收入,有效帶動了農民群眾脫貧增收。
近年來,隴川縣充分依托氣候濕潤、降水集中、土質良好、水利基礎條件較好的優勢,積極推廣在稻田里放養生態魚。每年插秧過后的6月,養殖戶們就會放下魚苗,同時不再給稻谷噴灑農藥、使用化肥,等到稻花落盡變成豐滿的稻穗時,魚兒也長肥了。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河南日報、綦江網、云南日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