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地方農機】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作為重要的強農惠農政策帶來的不僅是農機裝備的升級,更為農業豐收夯實了基礎,而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農業機械化進程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各省農機合作社數量不斷增加、專業性不斷增強。據悉,到今年8月底,僅湖南一省農機合作社數量就突破了5000家。
據了解,湖南省從新機具推廣、新技術示范培訓、機庫棚建設等方面,大力扶持農機合作社,全省經工商注冊登記的農機合作社由2013年底的865家發展到目前超5000家,其中財政專項支持現代農機合作社2609家,每家擁有價值100萬元以上的新型農業機械。除湖南省外,全國其他地區也十分重視農機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江西泰和縣調研農機合作社發展情況
9月3日,江西泰和縣農機局主要負責人率工作人員到沙村鎮順德豐農機合作社調研農機合作社發展工作。
調研過程中,先后前往該農機合作社育秧大棚、烘干中心、水稻種植田塊實地查看合作社利用育秧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稻谷烘干、二晚長勢等情況,詳細詢問合作社經營情況,了解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對合作社發展提出建議和要求。
通過調研,得知該合作社8月底從廣東引進高產反季節辣椒、茄子等反季節蔬菜品種,利用今年新建的13座育秧大棚(面積15畝)種植,每畝種植800株,生長周期月50天,畝產可達4000斤以上,效益可觀,調研組一行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指出,要切實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做好晚稻烘干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加強二晚田間管理,進一步規范化農機合作社的發展,把農機合作社努力打造成為農機化發展的中堅力量,為現代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農機局加強農機合作社安全監管
隨著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農機合作社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為確保安全生產,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農機局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的安全監管。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農機局與全旗所有農機合作社簽訂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保證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目標的貫徹落實。
二是強化宣傳教育。結合農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向合作社機手發放安全宣傳單、農機生產安全手冊以及《農業機械安全操作規程》等宣傳資料,全面提高機手安全生產意識,大力營造農機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三是強化安全監管。農機監理工作人員對農機合作社農業車輛進行上門檢審,同時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對于排查出來的安全隱患,制訂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落實整改效果,切實消除農機生產安全隱患。
四是強化技術服務。與農機經銷商聯合組成農機技術服務小組,開展入社技術服務,通過現場操作技術培訓,指導檢修保養農機具,滿足合作社對農機具操作及維修技術更新要求。
新疆和布克賽爾縣夏孜蓋鄉農機專業合作社又添“新成員”
9月6日,新疆和布克賽爾縣夏孜蓋鄉利群農機合作社院里熱鬧非凡,大家都在看合作社的“新成員”,一臺價值125萬元的從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新購置的4MZ-3自走式采棉機,合作社理事長趙國新正高興的向大家介紹著。他說:“我們經過多方考察和與其他采棉機對比,終選擇了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的采棉機,這款采棉機每小時可采摘8—10畝地,大大為農民減輕了雇工難的問題。”
如今國家的各項惠農補貼越來越多,購買大型農機都有一定的補貼政策,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激勵措施,調動了農機手、農機服務隊、合作社的積極性,農業機械的補貼不僅讓農戶得到了實惠,還促進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保障了農作物的高產和農民的增收。
合作社理事長趙國新表示:“合作社將始終以“立足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為出發點,積極引進新農機具、推廣農機新技術,拓展農機作業服務,辦出自已的特色,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湖南日報、內蒙古農牧業廳、泰和縣農機局,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