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中國科協“河南糧食生產數智化發展研究”調研課題實施,10月20日-22日,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組織9位專家分別赴新鄉、原陽、延津、洛陽等4市/縣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生產基地與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高標準農田建管及農機企業、研發機構等8家單位開展集中調研。此次調研得到了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及調研單位所在地有關部門的多方組織和協調支持。
調研組先后赴中原農谷、平原示范區和延津縣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新鄉縣慶豐農場、延津縣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延津縣高標準農田信息中心等生產單位;中國一拖、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龍門實驗室等智能裝備研發制造單位進行了實地調研,重點圍繞高標準農田數字化建設與運行、糧食生產耕種管收智能裝備、生產全程信息采集與決策等數智化生產技術研發與裝備應用困難,數智生產技術產品需求及示范應用路徑與推廣模式的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針對部分調研單位提出的技術難題、發展需求,調研組專家現場給出了指導建議。
本次調研專家組通過實地生產現場、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河南高標準農田數字化建設、糧食生產田間裝備、信息化管控及智慧生產示范應用等發展現狀與需求,旨在找準河南糧食生產數智化發展的優勢與短板,提出針對河南糧食數智化生產轉型升級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措施。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戰略研究部主任李瑾研究員,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張志剛二級調研員,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栽培研究室主任李向東研究員、農業信息技術研究所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究室主任李國強研究員,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景全榮研究員、陳凱康博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馮獻、郭美榮副研究員和何向育博士后,學會副秘書長周海燕研究員及河南新鄉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參加了調研活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