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秋季收獲關鍵期,呼倫貝爾市作為內蒙古重要的糧油產區,緊扣自治區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部署,統籌專家力量、農戶參與、部門協作,扎實推進田間測產,以精準數據護航豐收,為全區糧油產能提升貢獻“呼倫貝爾力量”。
一、糧油測產傳捷報,高產典型樹標桿
目前,呼倫貝爾市共完成190個測產點的測產工作,面積超過17萬畝,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涌現出一大批高產典型,個別地塊單產實現了新突破。其中,大豆:巴彥農牧場萬畝片畝產達318.57公斤;甘河農牧場千畝片畝產達336.13公斤;鄂倫春旗千畝片畝產達274.06公斤;莫旗千畝片畝產達259.85公斤;大河灣農場千畝片畝產達241公斤,巴彥農牧場百畝片畝產達327.52公斤;阿榮旗百畝片畝產達305.73公斤。小麥:莫拐農牧場千畝片畝產達531.02公斤。油菜:哈達圖農牧場千畝片畝產達280.34公斤,特泥河農場千畝片畝產達261.96公斤。水稻已完成2個測產點的測產工作,測產面積超過0.17萬畝;玉米已完成8個測產點的測產工作,測產面積超過1萬畝,測產工作仍在有序推進中。
二、部署協同聚力量,措施到位保精準
動員部署精準測產,呼倫貝爾市立足全市糧油作物種植分布實際,在測產工作動員部署階段錨定“全域覆蓋、精準施策”目標,構建“專業團隊+鄉土專家+農戶”三位一體協同測產模式,實現主要糧油作物種植區域項目全覆蓋,確保不漏一塊重點田、不落一個關鍵產區。
要求舉措規范測產,聚焦“數據真實、流程規范、結果可靠”一是成立專業化技術團隊,積極對接國家、自治區種植業專家,邀請20個單位的專家參與測產,組建測產技術小組,下沉田間開展“一對一”指導,統一技術標準、規范操作流程,全程提供專業化指導;二是嚴格按照測產方法,每個測產地塊需經技術人員、鄉土專家、農戶代表共同確認,同步留存影像資料,確保數據可追溯;三是聯動市、旗兩級統計部門及國家統計局呼倫貝爾調查隊,全程參與測產監督,確保每一組數據真實可追溯,為單產提升提供可靠依據。
深挖本地農業智慧,吸納長期扎根田間的種植能手、合作社負責人作為“鄉土專家”,讓農戶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結合他們對地塊肥力、種植習慣的了解助力測產,讓測產取樣更貼合實際;同時,同步推進宣傳工作,在田間測產時同步向農戶講解高產技術要點,為后續農業技術推廣奠定基礎。
三、“四良融合”技支撐,強化指導提產能
全年呼倫貝爾市各級農技推廣部門以“四良融合”為核心,多舉措支撐糧油作物單產提升。一是加強技術指導,組織技術人員聚焦大豆、玉米等主要糧油作物在耕種管收等關鍵環節,共舉辦技術培訓班60期、培訓人員4737人次,選派141人次技術人員開展指導3990人次、發布技術指導小視頻25個、發放宣傳手冊8000余冊。二是深化科技支撐,建立“技術人員包片、示范戶帶農戶”機制,跟蹤解決生產難題。三是抓實項目帶動,以糧油單產提升為抓手,整合綠色高產高效、協同推廣等項目,為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通過科學測產,全面精準掌握了今年糧油作物的實際產能,梳理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高產種植經驗,為明年優化種植結構、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供了數據支撐。下一步,將持續做好測產收尾工作,同時總結高產案例中的技術要點與管理模式,推動農業技術下沉田間,助力農戶提升種植效益,為推動全市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作出更大貢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